原创吧!”
苏亦清了清嗓子,在众人的期待之中,念道,“景山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噗嗤!
众人笑喷。
王讯等人都忍不住朝苏亦竖起大拇指,“小师兄,大才!”
黎新叶笑靥如花,“好应景。”
苏亦笑,“好了,别笑我了,王讯说的对,用诗词来形容这些美景,应该是你们中文系才女的长项,我抛砖引玉,接下来就看你们诗词接龙了。”
他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想起李白的《夜宿山寺》已经难得。
总不能一句我草行天下吧?
黎新叶连忙摇头,“我不行。”
“没事,来嘛!”
“对,叶子同学,大家都熟人,不怕。”
“实在不会,可以学小师兄嘛!”
历史系这帮家伙带头起哄。
黎新叶只好说,“我也想不到合适的,非要说一句,那就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苏亦带头鼓掌,连连叫好。
大家过来爬山,辛弃疾的诗词也挺符合意境。
而且,黎新叶也不是瞎说。
元代的时候,景山就叫青山,属于元大内后苑的范围。
明代在BJ修建皇宫时,曾在这里堆过煤,所以又称煤山。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所以,风水术士称它为“镇山“。
明清时园内种了许多果树,养过鹿、鹤等动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园,山上曾叫万岁山。
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名为景山。
叶子同学引用辛弃疾的这句诗词,比苏亦魔改版的《夜宿山寺》靠谱多了。
一开始众人也不知道好在哪里,等苏亦解读完毕,众人的掌声就更加热烈了。
这个时候,黎新叶才在他的耳边低语,“其实我不知道景山曾叫青山。”
苏亦笑得更欢了,“不,你知道!”
接着,他望向脸色古怪的方灵,“方灵学姐呢?”
方灵才止住笑意,“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她念完,还望着苏亦。
显然这也是一句凑数的。
苏亦笑,“比我的更应景,确实高处不胜寒,景山山顶,好冷。”
众人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