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这边,苏亦不是很熟悉,考古78班这边,他就不陌生了,一共有四个男生都是首都本地人,分别就是王讯,南育全,冯石,孟先民。
于是,以王讯为首,他们四人分别当小队长。
四人中,王讯就不用说了,现在已经成了苏亦的跟屁虫。
南育全跟孟先民,苏亦多少有些陌生,至于冯石,这哥们,苏亦就熟悉了。
前世他用的工具书《中国考古学大辞典》,最前面的词条,比如金石学/古文字学/甲骨学/简牍学等,都是他撰写的。
这玩意只要背过名词解释,对这哥们都不陌生。
而且,他还是高铭先生的最为钟意的衣钵传人。
甚至,关于苏亦的知道的八卦,前世,高铭先生一度想让他调回北大,接过古文字的旗杆,奈何,没法调。
原因多种多样。
好像有一个小道消息就是,他学历不够硬性条件(非博士)。
这玩意,苏亦也没法求证。
全当作圈内大佬的八卦听。
按照现实的发展,他后来也成为社科院“古文字学”学科带头人,还成为学部委员。
要调入北大,估计就没这待遇了。
毕竟社科院的学部委员就相当于“文科院士”。
这不,另一位成功调入北大历史系的辛神,却因为文科一级教授的评选忍不住在公众号骂娘呢。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那么北大考古这边,还有老师开设古文字课程吗?
自然也有。
考古自己培养不出来,就从中文系这边吸纳。
相比较考古系,北大中文系才是培养古文字人才的大本营。
这不,当时,高铭先生提议调回冯石受阻后,就想把李零教授调入考古系,自然也没戏。
最后,还是童珊教授来接棒。
那么童教授是不是博士?
答案是肯定的。
想要留校北大,非博士学位,红利期从苏亦他们这届就已经过去了。
嗯,也就是说,他们毕业的时候,硕士还可以留校。
再后面,像王讯他们,基本都要人均博士了。
像严文明、高铭先生他们老一辈,本科毕业就能留校,已经没可能了。
关于未来北大学历内卷的感慨,稍纵即逝,苏亦还是老老实实的跟随队伍之中。
早在来之前,大家就做好路线规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