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师兄,是小说吗?还是调查报告?”
“该不会是传记吧?”
听到这里,苏亦哭笑不得,解释说,“写啥传记啊?我连雪区都没去过呢,现在关于藏地的了解都是来自于资料。所以要写的话,肯定是幻想类小说,跟《消失的地平线》差不多的类型。”
“小师兄,没去过雪区也可以写《藏地密码》?”
苏亦笑,“完全可以,《消失的地平线》作者也没去过香巴拉,都是靠资料来加工的,所以内容对于我来说,也并不是限制。”
“不是吧,小师兄,你连内容都想好了吗?”
“这个有什么好奇怪的,小师兄刚才都给出书名了。”
“小师兄,你不会已经偷偷写好了吧?”
苏亦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没写,不过你们的话给我了不小的启迪,要写的话就写关于藏地大探险的故事,写我带着你们这帮家伙去藏地探险,最终的目的就是寻找XZ失落的神秘宝藏--帕巴拉神庙,最终上交给国家的故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哇,小师兄,我要本色出境。”
“小师兄,我,还有我……”
这帮家伙,除了专业上的内容不感兴趣之外,只要涉及到非专业的内容,就一个个都来劲。
他们还打算继续报名龙套。
坐在前排的王永兴先生就坐不住了,连忙站起来止住话题。
“同学们,关于文学创作的问题,咱们可以课下交流,剩余的时间,还是让你们小师兄继续分享论文内容,不然两节课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
听到这话,同学们开始安静下来。
苏亦尴尬。
确实跑题跑得太严重了。
不过这也是大家喜欢他讲课的原因。
大学课堂上,受同学们欢迎的老师,类型无非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就是专业大牛,讲课干货慢慢,但讲课方式稍微有点枯燥。
这类老师的代表,其中就有北大老一辈最为熟悉的张政烺先生。
张先生在前世被不少学者称为跟钱钟书先生一样,是社科院最有学问的人。
第二种,就是专业一般,但讲课很有特色,口才很好,课堂充满了趣味性。
第三种,自然就是兼具第一第二种的全部优点,学术大佬,讲课幽默。
对于北大历史系的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