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实话实说,我也不是很清楚。”
他说到这里,台下又是一阵哄笑。
小师兄,就是这点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点都不藏着掖着,一点都没有偶像包袱。
苏亦也就是仗着自己年纪小,辈分高,才不管这帮老大哥老大姐怎么看待自己的业务水平呢。
再说,他也不是藏学家,有知识盲区,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他的话,也成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比如,台下就有同学问,“小师兄,根敦群培影响力很大吗?为什么你会特意引用对方的话?”
“影响力很大,在人文领域方面,好比鲁迅先生。”
同学们,秒懂,文坛大喷子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汗,这帮家伙想歪了。
苏亦只好说,“不是你们想的这样,根敦群培的影响力有点类似于鲁迅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上的思想启蒙,不过他的着作多为藏文,我也看不懂,但他也翻译了不少的书籍,比如曾经跟与罗列赫合作,将藏文史学名着《青史》翻译成英文,这本书同学们有机会可以看一看。”
“嗯,乔治·罗列赫就是俄罗斯着名艺术家尼古拉·罗列赫(Nicholas Roerich )之子。”
“至于尼古拉·罗列赫,他不仅是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斯坦因,伯希和差不多的探险家,属于最早一批寻找传说中的极乐圣地——香巴拉(香格里拉)的外国探险家之一。”
“不过他跟伯希和跟斯坦因不同,他没掠夺咱们中国的文物,反而,提议签署不侵犯古老文化的国际公约,由他所制定的「罗列赫公约」(Roerich Pact)已经有21个国家签署,使得他多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也是他将俄国对东方美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推向顶峰,他在俄国境内大力介绍佛教和儒教,晚年的时候,他在印度生活并且完成了两千多幅油画,其中最为着名的就有《喜马拉雅组画》,听说这些油画都被保存在纽约,具体啥情况,我也不知道。”
“反正他儿子之所以成为有名的藏学家跟他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当年寻找乡巴佬的探险之旅,也被他用绘画跟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出版了不少书籍,比如《香巴拉的辉煌》(Shambhala the Resplendent)、《香巴拉:寻找新时代》(In Search of t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