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放置在两个钟楼之间。
正巧,苏亦他们出站的时候碰到整点时分,瞬间,钟楼就发出悦耳的《东方红》乐曲声,接着是浑厚带有磁音的“当、当、当……”报点的钟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让人身临其境的美妙,也就在在北京站的站前广场才能够体验到,让人沉醉。
实际上,北京站熟悉的东方红以及报点钟声,后世依旧存在,只是大部分人来去匆匆间,选择忽略了。
陈飞见状,说,“当初北京站才建成的时候,在夜间北京站的钟声使十几公里的方圆内的北京人都会听到,在咱中国,也就只有首都站才有这个魄力了,这种热闹也不知道啥时候会再有。”
苏亦摇头,“热闹会有的,钟声也会有的。”后世,这种热闹,不胜枚举,例如08奥运。
这盛世,会如你所愿。苏亦暗想。
陈飞却感慨,“但愿吧。”他的整个学生时代都是在运动当中,对于未来,太过于迷茫了。
迷茫,不仅陈飞有,对于各个时代初到北京的人来说都有。
苏亦突然想起来前世一次小米发布会,雷布斯曾说过,对他来说,再没有什么比24年前,经过13个小时的火车颠簸,只身一人从武汉到北京,走在空荡荡的车站广场时那般茫然了。
在拥挤的人潮走出站前广场的时候,苏亦跟陈飞不一样,不会环顾四周一片茫然,而是直径朝着前面的公交站走过去。
说实话,苏亦真不想乘坐公交车,这个时代的公交车相比较绿皮车跟让人崩溃,奈何,盘缠有限,由不得他瞎浪。
这一次,为了奖励他这个少年天才,他们新会直接给他特批了一笔100块的复试经费,这个年代,100块算是巨资了。
要知道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年为575元,100块已经相比普通职工全年收入的六分之一还多。
但火车票也不便宜,广州到北京的车票就已经是三十多,而且这玩意还是普快硬座,其中的酸爽就可想而知。
“小亦,你跟我走,不要跟丢了。”一路上,陈飞很好扮演着监护人的角色。
苏亦之所以跟陈飞同行,是教育口领导特意安排的结果。
不然,谁也不放心一个15岁的少年,独自出门,说不得五邑教委还要派工作人员陪同呢。
新会好不容易出这样一个宝贝疙瘩,不仅县里重视,市里面以及地区的领导都很重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