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毕业,没有参加高考,就直接参加研究生考试。
这事一出,别说新会,就连整个五邑地区都惊讶不已,折腾到最后,连全国性的报纸都刊登出来了。
充分的体现了国家恢复高考,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利好政策。
甚至,他们五邑教委,都恨不得把他塞到中科大少年班。
中科大少年班,同年3月创建,第一批学都是特招,特招条件说苛刻是非常苛刻,但真出了一个15岁的少年天才,想要进入其中,还是有操作的可能性的。
至少,在特定的时候,很多人都愿意帮苏亦操作。
不过苏亦自家人知自家事,他根本就不是这块料,别说准备培养科学家的中科大少年班,就连77年的高考,让他正儿八经考试,都不一定考上北大。
看过电影《少年班》的人,都知道一个伪学霸在一群真学霸群体中有多另类。
至于他为什么能考上北大研究生,原因也很简单,他报考的是考古专业。
考试只需要政治外语专业课,根本不需要什么数理化。
这才是他一名文科生正确的打开方式。
跟他相比,陈飞则是另外一个极端。
陈飞不参加高考,主要是他年龄超标了。
1977年恢复高考时,陈飞已经32岁。按当时的规定,超过30岁的考生必须是1966、1967、1968老三届的高中毕业生,因为这三届没有高考。
陈飞恰好是65年毕业的高中生,根本不符合报考条件。
然而,他不能高考,却可以考研究生。
78级研究生,可以算是中国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特例。
同等学力范围直接把初中都给囊括了。
理论上,只要有初中肄业证都可以参加研究生考试。
于是陈飞也获得78级研究生复试资格,他选择的是北大还行的法律系。
至于对方为何在这个年代在中国读法学,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七十年代的北京站,跟后世的北京站雷同的元素并不少,楼顶依旧是两座醒目的钟楼,而且每座都是镶嵌着大理石面的四面大钟。
只是相比较后世,七十年代的北京站具有更多符合这个时代红色中国的元素。
相传,北京站庄重高雅、和谐大方的站舍角楼,就是来自于周总理的点睛之笔。嗯,教员题写的“北京站”三个字也是周总理让人换成红色字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