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市场喜好,定制专属发展路线。”说着,我调出一份数据报告,上面清晰显示:星宁娱乐的AI选曲系统,已成功预测出三首登顶欧美榜单的华语歌曲。
金社长的脸色愈发难看。临走前,他丢下一句:“沈总,韩国娱乐圈不是那么好闯的。”我看着他的背影,轻声对助理说:“联系SM娱乐,就说我们愿意以三倍价格收购他们雪藏的练习生。”
这场“抢人大战”很快升级为舆论狂欢。国内网友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刷屏:“姐姐杀疯了!用魔法打败魔法!”“韩国财阀也有今天!这就是降维打击!”更有段子手制作对比图:一边是韩国艺人挤破头争夺微薄资源,另一边是星宁娱乐的豪华宿舍与高额薪酬,配文“人比人,气死人”。
而在商业层面,我的布局早已超越娱乐产业本身。通过星宁地产,我们在首尔核心地段买下整栋写字楼,打造集娱乐、科技、金融于一体的“星宁大厦”;星达科技与韩国本土企业合作,推出针对亚洲市场的定制化AI产品;就连看似无关的星宁葡萄酒,也借着娱乐活动的赞助,悄然打开韩国高端消费市场。
韩国财阀终于意识到,他们面对的不是普通的竞争对手,而是一个深谙东方谋略的商业帝国。当他们试图用“本土保护政策”限制星宁娱乐的扩张时,我立刻启动“以退为进”策略:宣布将在济州岛投资百亿建设国际影视基地,同时承诺为当地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这一招,不仅化解了政策压力,更赢得了韩国民众的好感。
更绝的是,我让星宁影视策划了一档跨国综艺《亚洲新星计划》,邀请中韩两国艺人同台竞技,用“文化融合”的概念打破隔阂。节目播出后,收视率一路飙升,连向来排外的韩国观众都被圈粉。有网友评论:“原来中国资本不是来抢饭碗的,是来带我们起飞的!”
这场商业战持续了整整三个月,最终以星宁娱乐签约58名韩国艺人(原定60名,因两人因家庭原因放弃)、收购两家小型经纪公司、控股三家娱乐制作公司告终。而韩国财阀们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来自东方的对手。
深夜,我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首尔方向的夜空。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推送:《福布斯》将星宁集团评为“年度最具颠覆性企业”。我关掉手机,心中却无比清醒——这只是开始。韩国市场的胜利,为星宁集团的全球化战略撕开了一道口子,而我,将带着老祖宗的智慧与现代商业思维,继续书写属于沈家三姝的传奇。
此时,小妹沈舒的消息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