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10日,杭城蝉鸣阵阵,星宁工作室总部的玻璃幕墙折射着盛夏的阳光。沈知意站在三楼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楼下穿梭忙碌的学生员工——有人抱着设计图纸匆匆而过,有人围在电脑前激烈讨论,曾经狭小的工作室如今已扩展至整栋三层小楼,墙上“星辰大海”的烫金标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阿姐!北方三个分厂的财务报表发来了!”沈宁抱着量子计算器冲进来,马尾辫随着步伐左右晃动。四个月前,在大伯与大伯爷的帮助下,星宁工作室如燎原之火,迅速在北方副省级城市落地生根。此刻她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哈尔滨、沈阳、西安三个分部,营业额全部突破三百万!再加上湘城分部,咱们总营业额已经达到1250万了!”
沈知意接过报表,指尖划过一行行数据。哈尔滨分部将冰雪文化融入文创设计,订单量暴涨;西安分部结合古城特色开发旅游周边,产品供不应求;湘城分部则依托传统工艺,让湘绣与现代科技碰撞出新火花。每个分部的负责人,都是曾经参与星火计划的学生,如今独当一面,成了当地商界小有名气的“少年店长”。
“通知各分店长,今晚八点开视频会议。”沈知意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人才培养”“区域特色化”几个大字,“让他们分享管理经验,我们要把成功模式复制到更多城市。”她想起春节后收到的厚厚一摞自荐信,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学生渴望加入星火计划,眼神中满是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傍晚时分,工作室里飘来阵阵饭菜香。沈舒踮着脚,将刚拖完地的水桶放回角落,小脸上沾着汗珠:“阿姐,我今天把二楼的地板擦得能照出人影啦!”她晃了晃手里的存钱罐,里面的硬币叮当作响,“等攒够钱,我要给奶奶买湘城的桂花蜜糖!”
沈知意笑着摸了摸妹妹的头,掏出早已准备好的零花钱:“拿着,明天和姐姐去买新书包。”她望向办公区,苏睛正和几个员工讨论食品厂的新包装设计——自从星火计划大获成功,苏睛家的食品厂也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如今成了星宁工作室的重要合作伙伴。
晚上八点,量子视频会议准时开始。屏幕上,九位分店长依次亮相:哈尔滨的林晓穿着貂皮围巾,身后是堆满冰雪文创产品的仓库;湘城的陈浩戴着草帽,身后的摄像头对准正在制作酱板鸭的自动化生产线;西安的王悦则举着新设计的兵马俑书签,兴奋地展示着海外订单。
“各位店长,我们遇到了新挑战。”沈知意调出市场分析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