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20日下午,冬日的暖阳斜照在星宁工作室斑驳的木门上。沈知意站在临时搭建的领奖台前,望着台下二十几个满脸期待的同学,手中握着被汗水浸湿的工资单。此刻的工作室与两个月前判若两人——原本空荡荡的墙面贴满了设计图纸,角落里新添置的电脑主机嗡嗡作响,空气中还弥漫着油墨与纸张混合的独特气息。
“王强,你负责的电脑绘图让锦绣坊的订单翻了三倍,这个月工资加奖金共两万八!”沈知意话音刚落,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激动得险些打翻身旁的墨水瓶。他双手接过信封时,声音颤抖着:“沈姐,我爸的医药费……终于有着落了!”
随着一个个名字念出,欢呼声此起彼伏。负责市场推广的李梅领到了三万五,这个扎着麻花辫的女孩当场红了眼眶:“我要把家里漏雨的茅草屋修成砖瓦房!”苏睛作为工作室的核心成员,拿到了五万元的丰厚报酬,她紧紧抱住沈知意:“我爸说,等过完年就把食品厂的财务权交给我!”
当最后一个信封发完,沈知意清了清嗓子:“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工作室的营业额突破258万了!”话音未落,掌声与尖叫声瞬间掀翻屋顶。几个男生激动地将沈知意高高抛起,吓得她怀里的账本散落一地。沈宁蹲在地上帮忙收拾,镜片后的眼睛笑成了月牙:“阿姐,我们要不要把隔壁的屋子也租下来?现在的地方都快装不下新电脑了!”
发薪日的喜悦迅速蔓延到杭城的大街小巷。王强的父亲在医院办理出院手续时,握着主治医生的手老泪纵横:“我儿子在星宁工作室赚钱了,不仅交齐了医药费,还说要带我去上海看东方明珠!”李梅家的新砖瓦房破土动工那天,邻居们都围过来啧啧称奇:“这丫头才十几岁,比许多成年男人都有出息!”
苏睛家的食品厂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她的提议下,厂里引进了星宁工作室设计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原本需要二十人完成的工序,现在只需三人操作。当第一批印着西湖水墨画的桂花糕摆上货架,不到半天就被抢购一空。苏睛的父亲摸着女儿的头感慨:“我守了半辈子的厂子,没想到被你和沈知意这两个小丫头盘活了!”
夜幕降临,沈知意带着同学们浩浩荡荡地杀进杭城最热闹的酒楼。二楼的宴会厅里,红烧肉的香气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沈知意举起汽水代替酒:“这杯敬大家!没有你们,就没有星宁工作室的今天!”碰杯声此起彼伏,几个男生趁着酒劲唱起了跑调的流行歌,逗得所有人前仰后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