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19日,湘城的冬风裹着若有若无的鞭炮气息,而杭城沈氏宅院里早已暖意融融。沈知意坐在堂屋八仙桌前,面前摆着厚厚一摞红封,每一封都沉甸甸地压着湘城亲戚们滚烫的谢意。两个月前播撒在湘江畔的商业火种,如今已化作燎原之势,让一众老字号焕发生机,也让这些红封里的数字,成了最直白的感恩。
“阿姐!湘城的表舅又来了!”沈舒蹦蹦跳跳地冲进堂屋,羊角辫上的红头绳随着步伐晃悠,“他的卡车装满了东西,说是给咱们的谢礼!”话音未落,门外已传来热闹的吆喝声,表舅带着几个壮小伙抬着木箱鱼贯而入,木箱缝隙里溢出的甜香瞬间弥漫整个堂屋——是湘城特产的桂花蜜糖,瓷罐上还沾着新鲜的桂花。
表舅的中山装洗得发白,却擦得锃亮的皮鞋显示出他对这次拜访的重视。他双手捧着个红绸包裹,递到沈知意面前时,声音都在发颤:“知意啊,你看看,这是我们湘城二十家老字号凑的心意。要不是你,我们现在还在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
沈知意小心翼翼地解开红绸,里面是整整齐齐的现金,厚厚的一沓在阳光下泛着暖光。她正要推辞,表舅却急得直摆手:“这是大家的心意!锦绣坊的绣娘拿了分红,给孩子买了新书包;同德斋的伙计们,第一次拿到这么丰厚的年终奖……你就当是给妹妹们买糖果!”
一旁的沈宁悄悄扯了扯沈知意的衣角,8岁的小姑娘眼睛亮晶晶的:“阿姐,表舅说得对,咱们也该给舒舒买点好东西。”沈知意顺着妹妹的目光望去,4岁的沈舒正踮着脚,眼巴巴地盯着木箱里的桂花蜜糖罐,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当晚,沈知意把红包里的钱仔细清点了一遍——足足五十万。这对普通人家来说是天文数字,但她脑海里浮现的,却是湘城老绣娘布满针眼的手,是酱板鸭作坊里伙计们熬夜加班的身影。“这些钱,我们不能全收。”她对两个妹妹说,“我们留十万,剩下的,给湘城建个工艺培训学校,让更多人学会湘绣和传统手艺。”
沈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沈舒却已经欢呼起来:“那我们能用剩下的钱买糖果吗?我要吃湘城的桂花糖,还要草莓糖、橘子糖!”看着妹妹天真烂漫的模样,沈知意忍不住笑了,点了点她的鼻尖:“当然能,不过要先去给你和宁宁买新衣服。”
第二天一早,三个小姑娘手拉着手,像欢快的小鸟般飞进杭城最热闹的百货大楼。沈知意特意选了喜庆的大红色绸缎,给沈舒做了件绣着金色小凤凰的棉袄;沈宁则挑了深蓝色的毛料,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