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汝南郡,官道旁的酒肆里总坐着个特殊的客人。
少年吕范穿一身半旧的锦袍,腰间悬着柄镶铜的佩剑,虽面带稚气,却总爱凑在商旅中间,听他们讲些江湖见闻与朝堂轶事。
他父亲是郡里的小吏,家境不算富裕,这身行头原是母亲的陪嫁,被他改了改穿在身上,倒有几分游侠气度。
“听说了吗?南阳袁术招兵买马,但凡有点本事的,去了都能当个校尉。”酒肆角落里,两个贩盐的商人压低声音交谈。
吕范端着酒碗的手微微一顿,耳尖已捕捉到关键——他早就听说袁术是汝南袁氏子弟,家世显赫,正是自己渴望投靠的明主。
那时的吕范刚满十七,心里装着比汝南郡更大的天地。
父亲想让他继承吏职,安稳度日,他却总说:“大丈夫当乘时建功,岂能困于笔墨之间?”这话传到郡功曹耳里,免不了被斥责几句“年少轻狂”,
吕范却全不在意,依旧每日在酒肆里打探消息,像一匹蓄势待发的野马,只等一阵风来便能驰骋。
转机出现在一个暴雨天。
吕范在屋檐下避雨,见一辆马车陷在泥里,车夫急得直跺脚。
车帘掀开,走下来个面色黝黑的少年,虽穿着粗布衣裳,眼神却如寒星般锐利——正是因怒杀本地豪强而亡命天涯的孙策。
“搭把手!”孙策嗓门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
吕范没多想,挽起袖子就冲过去,与孙策合力将马车推出泥坑。
雨水顺着两人的发梢滴落,孙策忽然笑道:“看你穿得像个体面人,倒肯做这粗活。”
“路见不平,本就该伸手。”吕范抹了把脸,目光落在孙策腰间的半截玉玦上——那是孙坚旧部的信物,他曾在父亲的文书里见过,“阁下是……孙文台将军的后人?”
孙策眼中闪过一丝警惕,随即点头:“正是孙策。你是谁?”
“汝南吕范。”他挺直腰板,“久闻孙将军威名,可惜未能追随。如今将军已逝,公子若有大志,范愿效犬马之劳。”
这番话来得突然,却正合孙策心意。
他本就想回江东召集旧部,正缺人手,见吕范谈吐不凡,又有几分侠气,当即拍板:“好!你若肯跟我走,将来功成名就,必不相负!”
当夜,吕范收拾了简单的行囊,留下一封书信给父母,便跟着孙策消失在夜色里。他不知道,这一去,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将在江东的烽火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