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尽心治理水患,最终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获赵佶下诏嘉奖。后来东京暴水,汴河将要泛滥,唐恪负责治理。有人建议决南堤缓解宫城之患,唐恪反对,他乘小舟探寻水的源头和流向,最终决金堤将水注入黄河,经过十天水势平定。
\n
此时的唐恪,还只是河北转运判官,芝麻绿豆大的小官。
\n
按说,治理黄河这么大的事,赵俣不应该让这么个小官来负责。
\n
但赵俣真不知道,除了唐恪以外,还有谁能胜任此事。
\n
而且张纯也向赵俣推荐了唐恪。
\n
于是,赵俣干脆赌一把,把刚刚三十出头的唐恪调来赴阙。
\n
唐恪得知赵俣要见他,仅两天时间,就从河北赶到了汴梁城。
\n
赵俣问唐恪可有办法治理黄河?
\n
并未参与之前早朝的唐恪,给赵俣治理黄河的办法,跟赵俣的思路如出一辙。
\n
唯一不同的是,唐恪提出,黄河下游清淤的要点在于束水攻沙,也就是在关键河道,收缩河道,加大流速,而拓宽河道,水流则会放缓,淤堵将会更加严重。
\n
赵俣想起来了,他原来写小说时,写治理黄河时,评论区有两位大神读者,提到过这个注意事项。
\n
唐恪能给出相同的观点,足以说明,唐恪肯定行。
\n
赵俣没废话,升唐恪为治理黄河的都水,成立疏浚黄河司,全权负责治理黄河。
\n
赵俣还给了唐恪一把尚方宝剑,准唐恪有权调动任何人力、物力,并明确他只归宰相章惇直接领导。
\n
下完这道圣旨,赵俣一咬牙,直截了当地给唐恪拨付了三百万贯的治理黄河的专项资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