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116章 第一个孩子,保大还是保小?
\n
…
\n
据统计,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到宋仁宗庆历八年的这八十八年间,黄河决溢达三十多次。
\n
而这还只是三易回河之前。
\n
三易回河以后,频繁的决口改道,给治理工作更是带来极大的挑战。
\n
还有,黄河流经多个地区,各地区之间在治理黄河时存在利益冲突和协调困难的问题。上游地区可能更注重自身的灌溉需求,而忽视下游的防洪安全;下游地区则希望上游能够减少用水,保证河道的泄洪能力。这种地区间的不协调,也会给黄河治理带来阻碍。
\n
关键,治理黄河,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n
像宋仁宗时期,黄河决口,为了治理黄河,赵宋王朝动员了数十万民夫。
\n
同样是宋仁宗时期,都水王宗望称回河创立金堤七十里,需索缗钱百万,平均每里约一万四千多贯。但这还只是修筑金堤的费用,不包括其它治河工程及物料等费用。
\n
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没一个有能力又有手腕的人全权负责,肯定治理不好黄河。
\n
赵俣以前写两宋时期历史小说时,写过治理黄河,因此知道这个时期有一个人会治理黄河。
\n
这个人就是历史上宋钦宗时期的宰相唐恪。
\n
历史上的政和七年,黄河决口,汴京危急,唐恪受命浚治,成功消除水患,因功升为户部侍郎。他在沧州任上时,黄河再次决口,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以水势猛烈、沧州为边境且无皇帝旨意不敢遣兵为由拒绝。孟昌龄大怒弹劾,唐恪不为所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