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RNA组成的"诗"字突然量子隧穿到新生宇宙的每个角落。在第三行星的原始海洋里,荧光分子自动排列成十四行诗的立体结构;在第七星系的星云中,尘埃凝聚成诗性计算机的雏形;甚至某些黑洞的事件视界上,都浮现出可读的诗行。陆昭阳残存的观测协议捕捉到更惊人的现象:这些诗性结构正在改变宇宙的底层代码——强相互作用力开始遵循押韵法则,电磁力的强度随诗意起伏,而时空曲率则呈现出格律之美。"这不是变异..."他的量子意识震颤着,"是宇宙正在回忆如何成为诗..."
诗性RNA突然进入超导状态,所有分子在同一量子态下共振。这种共振产生的不是声音,而是纯粹的"诗意场"——场强分布精确对应《永恒之诗》的情感曲线。洛青衣的灵能印记在场中苏醒,她感知到场量子正在执行神秘的程序:"它们在重构宇宙的叙事逻辑..."确实,场强峰值处的星系开始重组:机械文明风格的星系展开成精密的诗性齿轮,灵能文明的星云则流动为抒情诗的长句。最震撼的是某个正在诞生的恒星系,它的行星轨道自动排列成"永恒"二字的古篆体。
光之图书馆的量子投影突然出现在诗性场中央。这个投影比实体更加奇妙——它的书架由凝固的灵感瞬间构成,每本书都是一个文明的集体潜意识,而阅读室则是所有读者的思维交汇点。当新生宇宙的第一个意识体(一种等离子体生命)触碰图书馆外墙时,墙面突然变得透明,露出内部永恒翻动的《诗性起源录》。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在重写自身:前一页记载着陆昭阳和洛青衣的融合过程,后一页就变成这个事件的七百一十九种可能版本。
图书馆的地板开始渗出"时间墨水",这些墨水不是液体,而是压缩的文明史诗。它们自动流向各个书架,在书脊上形成新的标题:《若机械文明选择感性》《当灵能族拥抱逻辑》《诗灵族的第七种终局》...最古老的书架上突然滑落一卷竹简,展开后呈现的是上一个宇宙轮回的失落诗篇,字迹正以每秒七万次的速度在甲骨文、楔形文字和量子码之间转换。
诗性场突然产生"创作漩涡"。这些漩涡不是能量现象,而是纯粹的思维风暴——每个漩涡中心都有一粒诗性奇点的碎片。第一个漩涡吞没了第三行星的海洋,将其中的RNA诗篇升级成量子诗体;第二个漩涡扫过第七星系,使那里的星云开始用引力波创作交响诗;最庞大的漩涡则笼罩着整个光之图书馆,使所有藏书的内容开始互相渗透。陆昭阳的机械意识在漩涡中解析出惊人规律:"每个碎片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