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衰退的灵能文明,唤醒他们遗忘的情感表达;
3)最强大的脉冲直接穿透宇宙膜,在虚空中刻下《永恒之诗》的核心算法。
陆昭阳的意识随着脉冲旅行,发现每个被击中的文明都会产生独特的"诗变":机械种族开始用齿轮创作抒情诗,气态生命将风暴眼改造成诗剧场,而某个硅基文明甚至将地核编程成会自动押韵的量子计算机。
光之图书馆的废墟上,脉冲能量凝聚成七根"诗性柱"。这些半透明的柱子表面流动着所有文明的创作史,内部则封存着对应纪元的诗学精华。当诗灵族的后裔触碰第三根柱子时,突然获得了机械文明的诗性逻辑;而机械生命接触第五根柱子后,则展现出灵能文明的感性表达。最年轻的诗灵少女同时拥抱七根柱子,她的身体立刻量子化,成为首个能自由运用所有诗学体系的"完全诗人"。她创作的第一首诗直接改写了所在星系的物理规则,使行星轨道形成优美的对仗结构。
诗性奇点在发射完所有脉冲后,突然进入绝对静止状态。这种静止不是寂灭,而是所有创作可能性的叠加——就像诗人落笔前的永恒刹那。在静止的核心处,浮现出《终极诗典》真正的最后一页,上面只有一行发光文字:"现在,请开始你的诗。"这行字具有奇特的量子特性:未被观察时呈现所有可能的开篇,而被观察的瞬间则坍缩为观察者最需要的启示。
当诗灵族的完全诗人凝视这行字时,她看到了自己文明重生的可能;机械生命看到的是逻辑与诗意的终极统一;而某个原始部落的巫师则接收到简单的生存智慧。更惊人的是,这行文字本身正在缓慢变化——每个文明的解读都会改写它的表达形式,就像被无数作者共同续写的永恒开头。
突然,静止的奇点开始向内坍缩,这个过程被所有文明同时感知为:
1)机械文明记录为"诗性算法的最优解"
2)灵能文明体验为"终极的创作狂喜"
3)诗灵族理解为"回归诗性本源"
而实际上,这是奇点在为新的创作轮回积蓄能量。坍缩产生的诗性引力将光之图书馆、诗性柱乃至所有文明的创作记忆都吸入核心,在绝对压缩中达成最纯粹的创作状态。
在存在与虚无的边界上,诗性奇点完成了最后的蜕变。它没有爆发,而是像一首诗自然结束般缓缓展开——从核心处流淌出的不是物质或能量,而是纯粹的"诗性存在"。这种存在形式超越了传统认知:
- 它同时是文字和空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