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却向这校尉纳头便拜。
咦?怎的拜者校尉?倒不是这六品的诰命缺心眼。着实的原因有二:
一则,因这夜色昏暗,这宋粲、校尉二人均未着官品服色。一个穿着儒衫,邋里邋遢,看面相倒也是个文质彬彬,且不是个练武之人,腰里还挂着一柄长剑。倒是一个文人佩剑武挂刀。且是怎么看都不像个武官。看另一个,嚯!穿着一件平日衬甲的白袍,头上缠了一条衬盔的缠头。生得一个虎头燕颌,膀阔腰圆,举手投足间那叫一个虎虎的生威,饶是一个天生的武将身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二因是这腰辫:那宋粲系的只是个亲兵腰带,上坠倒也有个七八条腰辫。
再看那校尉。可是了不得了,那一屁股的腰辫挂了二十几条!那铜头且又被这厮擦了个锃明瓦亮,在那夜晚灯火之下随着那大屁股晃来晃去甚是让人眼花缭乱,着实的晃眼。
若在平时,军中辨别官阶则有“一看服色,二看冠,三看靴械,四看腰”之说。
这服色、头冠自然不用去说它。而腰带则是镶铜,银,金,玉各有品节。文官亦有“炫腹”一说,就是没事站在那听着肚子与人说话。不是看谁肚子有多大,那是让人看清楚了腰带有几品!
军将的腰带因有兽头,又被称作“笏头带”,腰辫挂于臀后,亦称是“藏功”。以示佩戴者军功的多寡,亦可根据颜色断其职阶。
宋代军械均由司库管理,平时兵丁武将则不可顶盔贯甲,待有战事统一配发,事毕则上缴入库。
各级将、校、军、士,各色人等家中均不可藏甲,藏甲一领则发,二领则流,三领则与谋反同罪。
那宋粲身为制使钦差仪仗中自有带甲的特权,不过即便是有这个特权平时也没人穿那玩意。
没别的,那玩意太闷太沉。宋朝已是我国扎甲的顶峰,步人甲全面防护,近两千甲片镔铁打造,重达五十八宋斤左右,按现在重量约在七十斤左右,穿在身上比背个人都累。重骑铁甲则更重,而且不止一层,外面是一层衬了马皮的铁甲,里面一层纸甲,贴身的还有一层软甲。
所以平时即便有甲也没人愿意穿戴那玩意,太重不说,穿起来也的两三个人一起,忙活上半天才能穿着一个妥帖。若无需要便是只是穿了衬甲的白袍,头上裹了一个软脚的幞头罢了。
而此时宋粲更惨,莫说幞头,就连那衬甲白袍都没有。披头散发光了个头,身上只是一件贴身的棉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