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近代教育思想
近代部分,教材对夸美纽斯的介绍尤为详尽。除《大教学论》的核心观点外,还深入剖析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如欧洲社会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对教育变革的需求。书中会详细阐述班级授课制的具体组织形式、优势及局限性,以及泛智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实践体现。同时,探讨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如何开启教育学独立发展的进程,对后世教育制度、教育理论发展的奠基性作用。
卢梭部分,教材紧扣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核心,深入解读《爱弥儿》中的教育阶段划分与教育方法。从婴儿期的身体养护,到儿童期的感官训练,少年期的知识学习,再到青年期的道德教育,每个阶段都结合卢梭对儿童自然天性的尊重与引导理念进行详细阐释。例如在儿童期,卢梭反对过早进行理性教育,主张通过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玩耍、探索,发展他们的感官能力,教材会引用《爱弥儿》中的具体事例,如爱弥儿通过在森林中辨别方向来锻炼空间感知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这种顺应自然的教育方式。同时,分析卢梭教育思想对传统教育压抑儿童天性做法的批判,以及对后世儿童中心教育理念形成的深远影响。
康德的教育思想在教材中也占有重要篇幅。教材会阐述康德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他认为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过程,强调教育的使命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道德。书中会深入解读康德关于教育目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与人性关系的观点,探讨他如何将哲学思辨融入教育理论,为教育提供形而上的思考基础。例如,康德强调通过教育培养人的自律能力,教材会结合其哲学体系,分析这种自律教育的内涵与实现途径,展现康德教育思想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赫尔巴特部分,教材全面解析其教育理论体系。除“四阶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外,还会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心理学基础,即观念心理学。书中会详细说明赫尔巴特如何依据观念的运动规律来设计教学过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分析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对传统教育模式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实践产生的广泛影响,如对德国、美国等国家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作用。
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思想变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