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跨越国界,洞悉教育万象的本科生课程
《比较教育》是一门独具魅力的本科生课程,它犹如一扇广角镜,带领学生跨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限,深入探究世界各地丰富多样的教育体系、理念与实践。通过这门课程,学生能够开阔国际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为理解和改善教育现实提供多维度的视角与思路。
一、课程核心内容
(一)比较教育理论与方法
1. 理论溯源:课程开篇追溯比较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从19世纪初朱利安倡导建立“比较教育”学科开始,介绍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理论流派。如萨德勒强调“校外的事情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注重从社会文化背景理解教育;康德尔秉持历史主义观点,主张通过历史研究来解释和分析各国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汉斯则提出影响教育的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世俗因素等。学生将了解这些理论如何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演进,为比较教育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2. 研究方法解析:系统讲解比较教育研究的各类方法。区域研究法引导学生针对特定国家或地区,全面深入地研究其教育制度、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例如,聚焦亚洲地区,研究日本、韩国等国家如何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碰撞下构建独特的教育体系。问题研究法则以特定教育问题为导向,跨越国家界限进行比较分析。如针对“如何提高数学教育质量”这一问题,对比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国的数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此外,还会介绍文献分析法,教导学生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各国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考察法,强调亲身深入不同教育环境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与操作要点。
(二)世界主要国家教育体系
1. 发达国家教育模式:详细介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以美国为例,剖析其多元化、分权化的教育体制,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到地方学区在教育管理中的职责与协作,以及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的特点,如美国高等教育丰富多样的院校类型、灵活的学分制和强调实践与创新的教育理念。英国教育则着重介绍其悠久的历史传统与现代教育改革的融合,公学、文法学校等特色教育机构,以及在国际教育领域颇具影响力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是课程重点,讲解这种将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培训紧密结合的模式如何为德国培养出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法国的中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