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科研路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本科生课程解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是一门在本科生教育中占据关键地位的课程,它承接基础研究方法知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教育科研的理解与实践能力,为学生在教育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程核心内容
(一)质性研究方法深化
1. 访谈法精进:在基础访谈法知识之上,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设计深度访谈提纲的能力。针对特定教育现象,如探究某一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学生需学会构建层次分明、逻辑连贯的问题体系,以挖掘受访者深层次的想法与感受。课程还强调访谈技巧的提升,包括如何营造轻松氛围使受访者畅所欲言,怎样运用追问策略获取更丰富信息等。同时,详细讲解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繁杂的访谈记录中提炼主题,运用编码、分类等方式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与意义。
2. 观察法拓展:该课程拓展学生对观察法的应用范围,从课堂观察延伸至教育机构的日常运作、校园文化活动等场景。学生学习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的适用情境及操作要点,例如在研究校园社团发展时,参与式观察能让研究者深入社团活动,获取第一手体验资料;而研究学校整体教学秩序时,非参与式观察可保证观察的客观性。课程还教导学生如何运用观察量表进行量化记录,以及对观察数据进行质性分析,将观察到的行为、现象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信息。
3. 案例研究法强化:案例研究法在课程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如何选取具有代表性与研究价值的教育案例,无论是一所成功推行教育改革的学校,还是一个独特的教学实践案例。课程详细介绍案例数据收集的多元途径,如文件分析、实物收集、多方访谈等,以全面深入了解案例背景与发展过程。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掌握运用多种分析视角,如社会文化视角、教育心理学视角等,解读案例背后的教育原理与实践启示,通过对多个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普遍性规律与特殊经验。
(二)量化研究方法进阶
1. 实验研究法深入:课程深入讲解实验研究法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学习如何精准控制实验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例如在研究某种新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时,严格界定新教学方法的实施方式与范围作为自变量,准确测量学生成绩作为因变量,并控制诸如学生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