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术着作如《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等经典教材,以及《发展心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教育心理学新进展》等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着作。专业期刊推荐《心理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等国内外权威刊物。科普读物选择如《思考,快与慢》《园丁与木匠》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心理学知识。同时,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如 Coursera 上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专业心理学网站(如 APA 官网)等在线资源链接,方便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研究课题与项目设计:针对每章内容提出具有探索性的研究课题和项目设计建议。例如,在学习青少年心理发展后,建议学生开展“社交媒体对青少年自我认同影响的调查研究”,指导学生如何设计问卷、选取样本、分析数据。在教学心理部分,提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效果实证研究”项目设计,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假设、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期。通过这些研究课题与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深入探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问题。
在本科生的学术旅程中,《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绝非一门孤立的理论课程,它与教育实践紧密相连,相互影响。这门课程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与实用的操作指南,而教育实践则为课程内容的验证、拓展与更新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土壤。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支撑作用
(一)基于发展规律,优化教育决策
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制定适宜教育规划:《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详尽阐述了个体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者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精准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特点。例如,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教育者明白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教学中就会多采用直观教具和具体实例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在制定学校的整体教育规划时,考虑到青少年期学生自我意识高涨、追求独立的特点,学校可以设计更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和社团项目,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促进其全面成长。
依据心理发展差异,实现教育公平与个性化:课程强调个体心理发展存在差异,这促使教育者在实践中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了解到不同学生在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上的不同,教育者可以因材施教。对于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多提供图片、图表等学习资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