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教育史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实地考察与线上资源辅助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教育历史的变迁,课程会安排实地考察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古代书院遗址、近代学校旧址等,让学生亲身接触历史遗迹,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实物载体和环境氛围。同时,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辅助教学,教师会推荐一些优质的教育史相关网站、在线课程、学术数据库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在线公开课,聆听国内外专家对教育史的解读;利用学术数据库查阅相关研究论文,深入了解教育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学术观点,拓宽学习视野。
三、课程对本科生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系统的教育知识体系
通过学习《中外教育简史》,本科生能够全面了解人类教育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构建起系统的教育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功能,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思想往往是当时社会背景的反映,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同时又对社会发展产生反作用。这种系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教育专业课程,如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和把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
(二)培养历史思维与教育研究能力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评价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现象和教育家的思想。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读和分析,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史料收集、整理和解读能力,学会从复杂的历史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和批判性思考。这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从事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教育研究工作中,学生可以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探究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解决现实教育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例如,在研究当前教育公平问题时,学生可以从历史上不同国家和时期为促进教育公平所采取的措施中汲取经验教训,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三)增强教育文化素养与教育情怀
《中外教育简史》涵盖了丰富的教育文化内容,学生在学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