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是苏军的情报机构吧。”
“对,格鲁乌是俄文字母缩写的简称,全称是苏军总参谋部军事情报局,它的情报渗透能力比克格勃还厉害,二战中许多着名的间谍网都是它建立和掌握的。”
于鼎点起支小雪茄,深吸了一口又问:“你知道在战争爆发的前一个月,格鲁乌的局长每天必听两次的情报汇报是什么吗?”
田之雄听得入神,猜道:“是敌人军队的集结调动情况?”
“不,他每天必听两次欧洲各地公绵羊的价格情况。”
“公绵羊?羊肉价格与战争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我说的战略误判。格鲁乌的情报专家认为,德国是个可怕的对手,但德军要进攻苏联广袤的国土,绝不是几个月能够完成的,必须吸取拿破仑失败的教训,必须应对苏联冬季的严寒。为此,德军要大量采购羊皮袄,这就意味着有数百万头公绵羊被宰杀,大量超过正常需要的羊肉会涌入欧洲市场,引起羊肉价格大跳水。因此格鲁乌密切关注欧洲各绵羊产区的动向,收集各地的绵羊数量、集散地、屠宰中心以及市场价格等变动情况。同时还派出情报员费尽辛苦搜集德军采购适合寒冷地区的燃油和擦枪布的情况。可是直到战争打响,欧洲的绵羊肉价格都没有异常波动,德军使用的燃油和擦枪油的配方也没有变化。格鲁乌虽然从各个渠道了解到了德军大规模集结,甚至掌握了德军行动的代号,仍然向苏联政治局担保德军尚未做好开战准备。结果你都知道了,人家希特勒盲目相信德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和闪击战的威力,无视苏联国土的广袤纵深,更不了解在斯大林和苏共领导下人民的钢铁意志,觉得三个月就能解决掉苏联,根本就没打算把战争打到冬季。从这个例子你可以更深切地认识什么是情报和情报分析。”
田之雄恍然大悟:“老师的意思是说,一个好的侦查员应该是个通才,应该具备政治、经济、人文、地理、军事等基本的专业知识,从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分析、判断,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不是主观臆断。”
于鼎又夸了一句:“孺子可教!切忌预判在先,然后用各路搜集来的情况来佐证自已的预判。”
得到于鼎夸奖,田之雄借势问了一个他一直以来迷惑不解的问题。
“老师,有个问题我一直搞不懂。我在省厅办案时,抓获过好几个来内地与潜伏敌特接头的派遣特务,您说,现在技术那么进步,电话到处都有,为什么还要专门派人来,那不是很危险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