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的烈士。不光是针对汪精卫,军统局还曾对汪伪政府的许多高官和大汉奸进行了很多暗杀行动,对汉奸卖国贼起到了震慑作用,为国人拍手称快,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大量的特工人员以身殉国或者被捕。这些特工都是受过训练的,他们本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却在总部的强硬命令下像飞蛾扑火一样牺牲掉了,殊为可惜。有些任务纯粹是戴笠为了取悦老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哪怕代价惨重。由此可见,军统让人传得神乎其神,其实有些工作手法很粗糙,人员构成也是鱼龙混杂,但有一点军统还是头脑清晰的,那就是:秘密工作服从于公开工作;特工任务服从于政治大局。那些特工也是为国家为民族壮烈牺牲的。”说完,抬起头看着满眼星空久久无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田之雄一直有个感觉,觉得于老师以前一定在军统做过地下工作,而且辈分挺高,甚至认识戴星炳、吴赓恕,否则,他怎么会对这些这么熟悉。他很想问问他的老师,最终也没敢开口。
接下来的日子,于老头每天讲的案例也从个案,逐步扩展到战略情报实例,比如“二战”期间进攻苏联的“巴巴罗沙”计划的多渠道获取。
一提到“巴巴罗沙”计划,田之雄顺口就说:“我知道,我知道。”
于鼎盯着他问:“你都知道什么呀?”
“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制定的入侵苏联的作战计划。我看过好多关于二战的书,我从小就喜欢看打仗的书……”看着于老头犀利的目光,田之雄知趣地闭了嘴。
“那你知道苏德战争之初,苏军遭受巨大损失的根本原因何在吗?”
“嗯,那是因为苏联与德国签订了友好条约,苏军没有准备;嗯……还有,就是苏军内部大清洗造成高中级军官大量损失。”
“不对!”于鼎摇摇头,“那是西方历史学家的反共偏见和恶意揣测。”
于鼎语气坚定说到:“斯大林和苏联早有预判,苏德之间必有一战,与希特勒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只是缓兵之计。苏联的备战规模是十分惊人的,1939年苏联的军事拨款占到国家预算的四分之一,到了1941年就占了近一半。你能说苏联没有准备吗?”
田之雄张口结舌,没想到这于老头对这样的数字都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苏军在开战之初之所以节节失败,其主要原因是战略误判和对新的战争形态的不了解。”于鼎又问:“你知道格鲁乌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