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锤”打铁,内脏如同铁锤,“起落”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冲击力就越大。
当然,单有锤子还不行,得依靠“锤柄”带动“锤子”下砸。人们往往习惯用竹条做成“锤柄”,由于竹条自身的弹力,可以带动锤子弹动起来,产生更大的冲击力。
这就如同人体的“筋骨”,大筋开发的越好,身体就越有弹力,与“内脏”相合,便能产生更大的打击力!
所以我们盘练筋骨的过程就是塑造人体“弹簧”的过程,使身体具备更强的动能。
“横隔膜”带动内脏的“惊起惊落”则如弓上之丸,弹丸的重量在允许范围内,可以令攻击力加倍,“筋骨与内脏”就如同“锤子与锤柄”是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的!
传统功夫练习注重基本功,而非单纯的套路,基础是核心,常常被大家忽视。
身体开发好,基础有了。练什么拳都一样,大道至简。只是外形表现的形式不同。
我们在盘拳时,千万不要拘泥于类似的现像。如“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领顶劲”这些只是一种现象,如果刻意去模仿这种特征,适得其反。
某拳王拎铁锤砸轮胎,练出一身攻击性极强的起落劲,你觉得他一个鬼佬懂得什么叫“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领顶劲”吗?
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师门里一个长辈专擅虎形,一个师兄专擅熊形,这俩爷们都在部队里混饭吃,到他们的辖区,初来乍到的新同僚,要是只信西方人那一套动不动就拿传统拳开唰,事后绝对挨他们揍。
我问这俩爷们的练拳心得,一人答曰感觉自然界里老虎最厉害,所以专研虎形;
另一人马上不服气,熊才是最厉害的,没说上两句又约好日子干一架了,得,末了一齐答复我,多练多打。
高手的思路啊,返璞归真——老虎厉害所以俺就练虎形,练好练精,打人不就一虎扑的事吗。
我们练拳,要形像,要生动,切忌好高骛远,追求高深的理论,那种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以至于,现在很多人一开口就是气,丹田,这些非常专业的术语。
呼吸跟小腹鼓胀的现象,都归为气下丹田。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气的交换,只能到肺,肺泡进气胀大,迫使横隔膜下降,从而产生内脏的下行至腹腔,使得小腹鼓起。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丹田。反而从实战的角度来讲,是不能束缚在气上面的,“在气则滞,在意则灵”拳谱中也有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