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机制,防止哄抬物价。"
众人听得入神,赵明德忍不住问道:"娘娘,这些改革确实好,但郑家势力庞大,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撼动他们的地位?"
"我们不需要短期内彻底击败他们,"苏锦绣胸有成竹地说道,"而是要先在制度上占据优势,让他们无法再随意操控粮价。具体来说,我准备先在湖州周边选择几个郑家影响力较弱的村庄,建立试点,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
"这恐怕不容易。"一位官员担忧地说,"郑家在各村都有眼线,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
苏锦绣微微一笑:"所以我们不直接对抗,而是迂回前进。我已经让农业学院的学生分散前往各村,以普通农户身份传授技术。表面上看,这只是农民间的自发行为,郑家难以察觉其中的关联。"
方案确定后,苏锦绣立即展开行动。首先,她让赵明德以治理水患为名,对湖州周边的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整修。这项工程看似普通,却为后续的农田改良奠定了基础。
同时,那些伪装成农户的农院学生开始在各村传授新型耕作技术。他们不提任何与朝廷有关的字眼,只是以一种农民互相帮助的形式,将知识悄然传播。
一周后,苏锦绣亲自来到离城三十里外的青山村。这个村子看似不起眼,却是她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正式试点。村子不大,只有四十多户人家,但地理位置优越,水源充足,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村长是赵明德的远亲,可以完全信任。
苏锦绣没有大张旗鼓地宣布自己的身份,而是化装成普通官家小姐,随赵明德一同前往。到了村子后,她直接找到了村长家。
"这位是京城来的苏小姐,精通农事,特来指导大家改良种植技术。"赵明德介绍道。
村长虽然知道苏锦绣的真实身份,但也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多谢苏小姐大驾光临,敝村虽小,但村民们都勤劳肯干,一定会好好配合。"
接下来,苏锦绣用了三天时间走遍了青山村的每一块田地,详细记录了土壤、水源和作物生长情况,然后召集全村农户开会。
"乡亲们,"她站在村口的大槐树下,亲切地开口,"我看了大家的田地,发现这里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一种新型水稻。这种水稻不仅产量高,而且生长周期短,抗旱性强。如果大家愿意尝试,我可以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村民们窃窃私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