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城外,晨雾笼罩着连绵的田野,苏锦绣的车队缓缓驶入城门。与南阳的萧条不同,湖州城内繁华依旧,街上行人如织,商铺林立,丝毫看不出粮荒的迹象。
"奇怪,"巧儿掀开车帘看向外面,"湖州看起来似乎没受什么影响?"
"这才是最不正常的。"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全国各地都在闹粮荒,唯独湖州安然无恙,这背后肯定有问题。"
车队在湖州知府亲自安排的驿站停下。知府赵明德是户部尚书赵明远的堂弟,算是女主一方的人,见到苏锦绣便行礼道:"娘娘千里迢迢而来,下官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赵大人不必多礼。"苏锦绣微微颔首,"我想先了解一下湖州的情况,尤其是粮食供应和农田耕种的状况。"
赵明德面色一僵,随即叹了口气:"娘娘慧眼如炬,实不相瞒,湖州表面繁华,实则内里已经千疮百孔。城内粮价虽然稳定,但那是因为郑家控制了所有粮行,人为压制了价格波动。城外的农田有三成以上荒废,农民们苦不堪言。"
"果然如此。"苏锦绣点点头,"这样的表象稳定才是最危险的。郑家此举无疑是在养肥韭菜,待价而沽。一旦时机成熟,必会借机哄抬粮价,大发横财。"
"正是如此。下官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等待朝廷指示。"
"你做得对,"苏锦绣说道,"如果贸然行动,反而会打草惊蛇。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在不惊动郑家的情况下,先暗中实施我们的计划。"
安顿好后,苏锦绣没有立即展开行动,而是派出心腹四处打探情报。三天后,王太医带回了重要消息。
"娘娘,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王太医神色凝重,"郑家不仅控制了湖州的粮商,还垄断了附近几个州县的粮食运输。更严重的是,他们私下贿赂了不少当地官员,甚至有朝中大员参与其中。"
"这么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苏锦绣若有所思,"难怪太后对我的改革如此抵触,原来她的家族早已把控了粮食命脉。"
次日清晨,苏锦绣召集了赵明德、王太医和几位心腹官员,在驿站密室中详细阐述了她的计划。
"我们要建立一套全新的农业制度,从生产、储存到流通,形成完整的体系。"苏锦绣在桌上展开了一幅详细的图纸,"首先,成立农田管理处,负责土地整理、水利建设和技术推广。其次,设立粮食储备库,由朝廷直接管理,确保粮食安全。最后,建立粮价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