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自赵宋以来,皇权日张, 臣下日衰, 做臣子的“为尊者讳”,基本已经没有了上恶谥及平谥的习俗;无论贤愚善恶, 都是溢美之词、陈词滥调, 文武神圣胡乱堆砌,熟滥得叫人恶心。而臣下谨守惯例, 战战兢兢,就算心有不平,最多也只能阴阳怪气, 在谥号中暗藏褒贬而已。
如今,内阁诸位大臣就遵循了这个传统。比如许阁老就苦心琢磨,打算为大行皇帝上一个“肃”的谥号。所谓“刚德克就曰肃, 执心决断曰肃”, 所谓“执心决断”者,摆明了是暗示先帝独断专行、滥用权术、威福在己,极为严苛、极为酷烈、极为阴狠, 极为委婉的阐述了先帝执政的往事。
许阁老发言之后, 李阁老接续发言,打算为先帝上一个“成”字。“德备礼乐曰成, 德见于行曰成”,这形容与先帝不说如出一辙, 至少也算风马牛不相及。不过,上一位谥号为成的汉成帝,恰恰是早年明于国务励精图治,晚年昏怠朝政贪图享乐,大兴土木挥霍无度,最后一朝暴死,惊骇上下——这样一比一复刻的生平,是不是就非常能体现李阁老在经史的功力了?
总之,得罪谁也别得罪文人,尤其是不能得罪水平高还活得长的文人。如果说遗诏中还要顾及后续的政治安排,编撰时不能不稍作收敛;那大家议论谥号时就真是肆无忌惮,可以快快活活地在先帝坟头上尽情蹦跶,一吐数十年来所积累的一切郁气了——怎么,先帝还能在地下不服气吗?不服气也得憋着!
不过,在几位大学士尽情发挥平生所长之余,穆国公世子却忽然将张太岳拉走,在蛐蛐了整整一刻钟之后,居然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他建议将先帝谥为“显”或者“悫”,态度亦相当之坚决。
“中外仰德曰显”、“行见中外曰悫”,大家一听就懂,知道这是在大力褒扬先帝晚年重开海贸、连战连捷的功业。青史留名,永远以军功为第一;若众人摒弃恩怨,持平而论,就凭这几次海战的功业,其实先帝的生平也颇有可称述之处,与这两个谥号还是匹配的……自然,这几次功业多半有因人成事、顺势而为的意思,但国朝不还有英宗这种奇葩么?有叫门天子珠玉在前,先帝能因人成事,何尝又不是另一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