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啊,既然有友友们问了,咱们就稍微说一下。】
【杨嗣昌这个人是崇祯帝朱由检心腹中的心腹,可以说是朱由检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
【杨嗣昌比崇祯大不少,当时的朱由检还是信王的时候,杨嗣昌就因为自己编的一本书《地官集》收获了朱由检的青睐。】
【杨嗣昌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在万历年间便已经做过不少官职,这本《地宫集》就是杨嗣昌自己在各个官位上的一些经历和自己处理政务的意见的合集。】
【可以说《地宫集》中,包含了杨嗣昌的一部分治国理念,朱由检很喜欢这本书,也可以看的出来,朱由检是很赞同杨嗣昌这一部分治国理念的。】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党争也是非常激烈,完全不输给宋朝的改革派和守旧派之间的斗争,跟宋朝不一样的是,明朝的两党是东林党和阉党,也就是文官集团和太监们之间的斗争。】
【等到了天启年间的时候,两党之间的斗争越发激烈,杨嗣昌这个人非常不喜欢党争,甚至为了避免卷入两党争斗,直接辞官回家了。】
【恰好,朱由检也非常讨厌这种事情,两人的观念再次不谋而合。】
【原本呢,一个是朝中大臣,一个是没什么实权的闲散王爷,两人再投机那也没什么用,但是架不住天启帝死的早,嘎嘣一下,朱由检这个闲散王爷就上位了!】
【崇祯一上位可不就要把自己心心念念的好知己给弄回朝堂啊,所以辞官的杨嗣昌就回到了朝堂,并且步步高升。】
【杨嗣昌这个人不仅仅是厌恶党争,甚至于与其他大臣们虚与委蛇都做不到,不仅如此,为了解决明末流民多且起义频繁的问题,杨嗣昌还提了一系列让明朝饮鸩止渴的法子。】
【其中要说最有危害的,那莫过于三饷。】
【为了镇压流民,朝廷需要大举扩充军队,但是国库没钱,所以杨嗣昌就提了个均输的政策,向民间加征了剿饷、练饷。】
【问题是朝廷没钱,难道百姓就有钱了?百姓们也没钱啊,大明的钱大部分都在官员、富户和皇亲国戚的手中,这三饷的提出,无疑是逼着贫穷的百姓投向起义军。】
【杨嗣昌不是没考虑过后果,只是他选择了饮鸩止渴,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尽快解决起义军的问题,然后再转过头来安抚百姓。】
【很明显,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所以地方上也没钱征兵,杨嗣昌不结党,对于厌恶党争的崇祯来说,当然是一个很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