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喃喃自语,"β-淀粉样蛋白沉积减少了近40%,而且没有任何出血或炎症迹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病房里,52岁的工程师王建国正与女儿视频通话。"小芳,爸爸今天记得你的生日了,是9月18日,对不对?"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我还记得你小时候最爱吃奶油蛋糕..."
女儿在屏幕那头泪流满面。三年来,这是父亲第一次准确记得她的生日。
李维宁站在病房外,通过玻璃窗观察这一幕,手中的平板电脑记录着各项生理指标。"认知功能改善明显,MMSE评分从18提升到26,已经接近正常水平。"
卓西度拍了拍他的肩膀,"通知公关部,准备新闻发布会。但记住——强调这是早期结果,仍需长期观察。"
消息一出,全球医药界震动。《自然医学》连夜联系李维宁要求发表论文;CNN派记者团专程来华采访;华尔街分析师开始重新评估卓氏集团的价值。
然而,最先做出反应的却是竞争对手。
1996年10月,玛蒂娜·施密特收到一封来自辉瑞的邮件,提供三倍于当前薪资的职位,附带百万美元签约奖金。
"你怎么想?"卓西度在研究院顶楼的办公室里问她,窗外是黄浦江璀璨的夜景。
玛蒂娜把玩着咖啡杯,"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我是瑞士人,对美国的兴趣有限。"她停顿片刻,"不过,如果诺华提出类似条件..."
"我明白了。"卓西度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卓氏欧洲制药CEO职位,外加2%的股权。总部设在巴塞尔,你可以每周回瑞士家中。"
玛蒂娜惊讶地抬头,"你早有准备?"
"优秀的人才总是被追逐。"卓西度微笑,"我的工作就是确保他们留在最能够发挥价值的地方。"
与此同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卓氏基因治疗的"伦理风险"。一位资深研究员在会议上直言:"中国人跳过了应有的监管程序,这是在拿患者当实验品!"
这段发言被《华盛顿邮报》报道后,引发了国际医学界的激烈争论。支持者认为卓氏加速了救命技术的应用;反对者则担忧这会导致安全标准滑坡。
卓西度在集团高层会议上对此做出回应:"加快不意味着草率。我们的试验方案比传统药物开发更严密,监测频率是常规试验的三倍。"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