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6月,上海卓氏集团季度战略会议。
会议室大屏幕上显示着最新的组织架构图:卓氏集团旗下已经拥有十二家主要子公司,从最初的芯片、光刻机扩展到如今的医药、医院、连锁药房等多个领域。
"Heinrich Pharma已经更名为卓氏欧洲制药,正在改造生产线以适应我们的基因药物生产标准。"苏晚晴汇报道,"上海张江的GMP生产基地下个月就能竣工,设计产能足以满足亚洲市场需求。"
林子豪举手提问:"老板,我们真的要自己建医院和药房?这不是偏离了科技公司的定位吗?"
卓西度微微一笑,按下遥控器切换幻灯片。屏幕上显示出一张流程图: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再到药品生产和终端销售,形成完整闭环。
"医药行业的痛点是什么?"他环视众人,"是研发与应用的割裂。我们不仅要开发突破性疗法,还要确保患者能够真正受益。收购华东六省的惠民连锁药房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建立卓氏专科医院网络,专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罕见病的治疗。"
财务总监林小芸快速计算着数字,"按照这个规划,未来五年需要投入至少二十亿美元。"
"资金不是问题。"卓西度语气坚定,"光刻机公司即将上市,预估市值超过百亿美元。阿里巴巴的股份也在增值,软银最近给出的估值已经达到一亿五千万美元。"
其实卓西度没说的是,我的道指看涨期权的价值正每日以数亿美元的速度递增,而且即将……起飞!
会议结束后,卓西度单独留下了李维宁和玛蒂娜。
"人体试验准备得如何了?"
李维宁递上一份文件,"方案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但FDA和EMA都要求我们提供更长期的安全性数据。"
"那就先在中国开展。"卓西度果断决定,"我已经和卫生部达成共识,允许我们在瑞金医院进行小规模临床试验。首批十名患者,全部为早发性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症。"
玛蒂娜犹豫道:"这会不会太冒险?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所以需要严格的入选标准和完善的监测方案。"卓西度看向两位科学家,"我相信你们的专业判断。记住,每一分钟的延迟,都意味着数千患者失去治疗机会。"
1996年9月,上海瑞金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明远仔细检查着第一位受试者的脑部MRI图像。"难以置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