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生想租隔壁屋,也是大学生。"老周介绍道,"你们认识下,都是文化人。"
年轻人主动伸出手:"陈伟明,汕头人,中山大学物理系毕业。"
"卓西度,桂西大学数学系。"卓西度与他握手,注意到对方手指上有电子元件焊接留下的痕迹。
陈伟明笑着说:"听说你摆摊卖煮粉?我在华强北装收音机,有空交流下生意经。"
就这样,卓西度在深圳结识了第一个朋友。当晚,陈伟明来串门,带来两个自家做的蚝烙。"尝尝潮汕风味。"他热情地说,"你煮粉生意怎么样?"
卓西度分享了这些天的经历,陈伟明听得连连点头:"有头脑!不过深圳马上要迎来大发展,光摆摊可惜了。"他压低声音,"我在电子厂有关系,能拿到处理价的电子表,转手一只赚10元。有兴趣合作吗?"
卓西度心中一动。前世记忆中,1983-1984年正是电子表走私最猖獗的时期,后来政府严厉打击,很多人因此入狱。"风险太大。"他摇头,"我还是做实业稳当。"
陈伟明不以为意:"各有各的路子。对了,明天有大雨,你出摊吗?"
卓西度这才注意到窗外闷雷滚动。夏季的暴雨说来就来,他的露天摊位根本无法应对。"得想个办法......"
第二天清晨,暴雨如注。卓西度望着瓢泼大雨发愁——不出摊会损失一天收入,还可能失去熟客;出摊的话,煤油炉在雨中根本无法使用。
突然,他灵机一动:既然工人不能出来吃,为什么不送进去?他迅速煮好一锅粉,分装在十个塑料袋里,又用旧报纸包好保温,冒雨跑到工地门口。
"老张!"他喊住一个熟客,"今天送餐上门,要粉吗?"
老张又惊又喜:"正愁没早饭呢!来两碗。"
就这样,卓西度在雨中完成了第一单外卖服务。更让他惊喜的是,工地包工头看到后,主动提出让他承包部分工人的早餐供应,每天固定送50碗,价格优惠到0.18元/碗。
"包在我身上!"卓西度一口答应。这意味着每天稳定收入9元,扣除成本净赚4.5元,而且不受天气影响。
暴雨持续了三天。这期间,卓西度每天准时送餐到工地,赢得了工人们的信任。包工头甚至提出,如果他能提供午餐,可以给更高的价格。
卓西度意识到,这是一个扩大规模的契机。但凭他一个人,无法同时做早餐和午餐。他需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