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更难图取!”
马谡见他焦虑异常,不禁宽慰道:
“丞相不必忧急。杨仪杨丞相素来有主见,未必会从命……”
“不,你不懂!”诸葛亮猛然止步,回身叹道。
“陛下初登大宝,阅历不足,又素来对杨仪倚重信任。”
“这次必是被某些鼠辈蛊惑,加之心生猜忌,才会贸然下此诏令。”
“杨仪若违抗圣旨,陛下与他嫌隙将生,大局堪忧啊!”
马谡默然。他跟随
诸葛亮多年,从未见丞相如此失态慌乱。沉吟片刻,他小声问:
“丞相,如今事态紧迫,要不……您亲赴宫中,与陛下面言?”
诸葛亮苦笑摇头:
“我如今是假死之身,岂能贸然现身?”
“国战之际,我若突然出现,朝野震动,杨仪深谋远虑的一盘棋将被打乱!”
“更何况……如今蜀汉上下多将杨仪奉为砥柱,若我现身,功劳归谁?只怕徒生内乱!”
马谡一叹:
“那……就任凭此事发展吗?”
诸葛亮缓缓闭上双目,长长吁出一口气:
“如今,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他声音低沉,饱含无奈:
“希望杨仪能处理好此事,不致酿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说罢,他颓然坐回榻上,双拳紧握,久久不语。
茅庐内一时陷入死寂,唯有窗外竹叶在风中簌簌摇曳,仿佛也在替蜀汉的未来担忧……
江陵前线,蜀军中军大帐。
黄昏时分,一名快马加鞭的使者闯入军营,手捧着一道金镶玉玺的诏书。
杨仪召集诸将,随即命人当着诸多将领,将诏书朗声宣读。
只听诏书中的刘禅措辞严厉,直斥杨仪“穷兵黩武,破坏三分安定”,命其“即刻罢兵,班师回朝”。
并言明“据守荆州足矣,不可贪功冒进”,落款正是蜀汉皇帝刘禅的御笔!
一时间,帐中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良久,姜维率先打破沉默,急声道:
“丞相,此诏……当真?”
杨仪缓缓放下诏书,脸色阴沉如水:
“千真万确。蜀都来人,还能作假不成?”
姜维难以置信地摇头:
“陛下怎会下此昏聩之令!眼看江东唾手可得,却要退兵?”
其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