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脚寻找孩子的身影。突然一阵钻心的刺痛从脚踝传来,整个人踉跄着扶住栏杆——大概是早上奔跑时扭伤的地方又发作了。终于等到孩子背着鼓囊囊的书包扑过来,我伸手去接,却被沉甸甸的重量带得差点摔倒。书包拉链上挂着的小恐龙挂件晃来晃去,像是在嘲笑我此刻的狼狈。
回到家瘫在沙发上的瞬间,连呼吸都成了奢侈。厨房传来电饭锅的提示音,孩子举着皱巴巴的试卷凑过来:“妈妈,这道应用题老师讲了三遍我还是不会。”我强撑着坐直身体,膝盖却“咚”地磕在茶几边缘。钻心的疼痛让我眼前发黑,孩子吓得捂住嘴巴:“妈妈你脸色好白!”我挤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摸了摸他的头,转身走向书房时,听见自己的关节发出枯枝折断般的脆响。
深夜十一点,整栋楼陷入寂静。台灯下摊着未改完的作业,我的双腿早已没了知觉,像两根泡发过度的木柴。突然想起五一假期最后一天,孩子雀跃地收拾书包:“明天就能见到小明了!”那时的我满心期待开学能回归规律生活,却没料到等待我的是比假期更疲惫的“开学马拉松”。家长群又弹出新消息,班主任提醒明早要提前二十分钟到校排练六一节目,我盯着屏幕,喉咙发紧。
这种累不同于单纯的体力消耗,它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透支。每天在接送孩子的人潮里穿梭,在家长群的信息洪流中挣扎,在辅导作业的焦虑里煎熬。双腿承载的不仅是奔波的重量,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有时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浮肿的小腿和淤青的脚踝,会恍惚觉得这副躯体不再属于自己,而是成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具。
但当清晨孩子睡眼惺忪地钻进怀里,用软糯的声音说“妈妈辛苦了”;当他举着满分试卷冲过来,眼睛里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当深夜批改作业时,他悄悄递来一杯温牛奶……那些瞬间,所有的疲惫似乎都找到了意义。或许这就是为人父母的宿命,在酸痛与坚持中,在抱怨与欣慰间,用自己的疲惫,铺就孩子成长的路。
窗外的月光如水般倾泻在书桌上,仿佛给整个房间披上了一层银纱。我静静地坐在桌前,凝视着那片柔和的光芒,思绪渐渐飘远。
长时间的久坐让我的双腿感到一阵发麻,我下意识地揉了揉它们,试图缓解那股酸痛。然而,尽管我不断地揉捏,那股不适感却依然如影随形,不肯轻易离去。
我不禁叹了口气,这双腿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轻盈灵活了。岁月的痕迹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记,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生活的琐碎和辛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