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包拯这番冠名堂皇的说辞,群臣都是一阵无语。
侵略就是侵略,还说得如此大义凛然。
当真是无耻至极。
包拯没有理会群臣的目光,接着道:“就好比如今的北方游牧民族,倘若依旧是辽国所统治,各族百姓焉能享受大宋今日之科技。”
“从短期来看,这是无义之战,可从长远来看,又何来不义之说。”
赵祯听得有些动容:“包卿,若只是单纯想要加强贸易,在国外开设作坊,大可通过正当的外交手段,又何必动用武力。”
“陛下所言极是!”包拯道,“若番邦国家能接受大宋在他们的土地上开设工厂,愿意接受大宋的商品,自然最好。”
“然而,资源呢?”
“陛下当知,大地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石炭、石油等均是不可再生资源。”
“用完就没有了!”
“我们不能只想眼前而不顾以后,不能不为后世子孙着想。”
“国内的资源一旦耗尽,就只有花钱从外国进口。”
“其昂贵的费用,不是大宋所能承受。”
“唯一的办法,就是掠夺。”
“这就是世界的法则,谁的拳头硬,谁就说了算。”
“哪怕大宋眼下背负不义的骂名,也要为后世子孙谋福祉。”
“背一世之骂名,享万世之利益,何乐而不为。”
“臣心知陛下天性仁慈,然则,作为一国之君,想要立不朽之功业,就不能仅凭仁慈,而是需要铁血手腕。”
赵祯怔怔看着包拯,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心太狠了。
为了本国的利益,当真是不择手段啊!
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战。
“包卿,事关重大,朕再考虑考虑。”
包拯叹了口气,也不好说什么,皇上若是想不明白这一点的话,说再多都没用。
退朝之后,包拯第一时间便去见了太后,将包拯今日在朝堂之上所奏之事一五一十地和太后说了。
太后道:“这个包拯,难道不攻打其他国家,他心里就不舒服吗?难道和平共处不好么?皇儿,你是怎么想的?”
赵祯面色迟疑,“朕也不知道!不过包卿高瞻远瞩,顾虑深远,他这么说自然有更深层次的含义,绝非单纯的好战。”
太后道:“如今天下安宁,番邦小国对大宋卑躬屈膝,俯首称臣,并未侵犯大宋,大宋又岂能去侵犯他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