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只无形的手,遵循一条铁律。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跌。供不应求,则价格上涨,这便是价值规律。”
“只要市场的发展没有影响到民生,朝廷无须出手干预,让市场自主发挥。”
公孙策听得直皱眉,还是不太懂,朝廷不干涉市场,不会出大乱子吗?
一旦市场失控,有人投机倒把,朝廷还掌控得了吗?
“只要朝廷能把控住市场,就不会出大问题。”包拯笑道。
大宋市场经济原本就发达,朝廷对市场的认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低,要不然的话,以往朝廷也不会将盐铁垄断,又大力提倡消费。
大宋的经济之所以发展,绝非巧合,而是朝廷对市场经济有极高的认知。
也具备相应的把控力。
这也是包拯工业革命能够推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大宋朝已经具备了发展市场经济的土壤。
纵观古今的华夏王朝,最适合发展市场经济的,也就只有大宋。
反观明清,在这方面,大宋能甩他们几条大街。
……
半个月后。
中午时分,只见户部尚书李斌和开封府尹公孙策疾步匆匆地来到中书省,两人神情都格外的亢奋。
“大人,成功了!成功了!蒸汽纺织机最后一道程序组装完成。”
“但如何操作,还需要大人亲自去指导。”
毕竟这个蒸汽机,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见,根本没有人知道怎么操作。
包拯闻言,急忙放下手中的奏折,脸上也露出笑容来。
“好,我这就去禀报陛下,尔等先去纺织厂等候。”
“对了公孙先生,公主和八贤王当初和我说过此事,他们也想去观摩蒸汽纺织机,你派两个人去通知八贤王和公主。”
“是!”公孙策转身离去。
包拯也站起身来,独自前往皇宫面圣。
“陛下,方才公孙先生来报,蒸汽纺织机已然组装完工。”
“当真?”赵祯也激动得站了起来,拳头紧握。
盼这一天,他盼的太久了。
大宋的未来,可以说全部寄托在了这一台蒸汽机上。
“是的陛下。”
“备轿,摆驾纺织厂。对了亚父,派一个人去通知太后!”
“是!”
随即,包拯和皇上一道朝纺织厂而来。
此时,开封府、工部、三司使等一大批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