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也并非淫贱之人!只是一直不明白为何驸马对我如此冷淡,误以为驸马已经不爱我了。”公主幽幽说道。
包拯道:“我怎会不爱公主?以后我多亲近公主便是。”
公主秀眉微蹙:“驸马不是说,你修炼大黄庭,不能轻易泄元阳么?沾染女色,岂非功亏一篑。”
包拯闻言后笑了起来:“那倒还不至于,所谓不近女色,并非单纯的害怕泄露元阳,而是为了超脱情感的桎梏,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
公主不免焦虑起来,生怕包拯继续修炼下去,丢下了她和包安民。
包拯笑道:“公主多虑了,我修炼的并非无情之道,又怎么作出抛妻弃子的事情。”
公主听到这里,才彻底松了口气,温柔地靠在包拯怀里。
……
话分两头。
随着蒸汽纺纱机进入组装环节,朝臣此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一股商业契机。
一旦蒸汽纺织机投入到生产环节,按照包拯的说法,蒸汽纺纱机的纺织效率是传统手工纺织机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作坊的棉花需求量定然成倍的增长。
仅凭汴梁的棉花生产量,是远远不够的。
到时候朝廷自然要向地方上采购棉花,这可是个天大的商机。
泼天的富贵就摆在眼前,他们岂能放过。
嗅觉灵敏的官员,早已暗中通知家族,提前采购棉花,待到作坊棉花紧缺的时候,再运往京城,高价卖给朝廷,那还不得赚翻了。
京城里的富商、地主等,同样也捕捉到了巨大的商机,开始大量囤积棉花。
以至于,纺织厂尚未投入生产环节,全国的棉花便已供不应求。
作为宰相的包拯,听到风声后,却只是抿嘴一笑,没太当回事。
这就是市场经济效应,没什么好意外的。
整个大宋朝廷的棉花产量总量就那么一点,纺织厂的生产效率还没有得到验证,具体需要多少棉花,他都还不清楚。
但可以确定的是,仅凭目前这一个纺织厂,根本不可能吃得下全国的棉花。
能消耗掉百分之一就不错了。
到时候这些投机倒把的商家,不血亏才怪。
汴京的棉花一多,都不用朝廷出手,商家就自己亏本出售了。
“大人,全国各地的富商们都在囤积棉花,这如何是好。”公孙策满脸的担忧。
包拯笑道:“公孙府尹无需担心,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