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家珍并不是那种有勇无谋之辈,对于上一次的失败,他先是作了深刻的反省。在茶楼上发动突袭,距离较远,投弹的准确性不足;而另一方面,敌手容易逃脱,并且会在第一时间,对我方反攻倒算,造成我方人员的重大伤亡。因此,如果能够采取上门行动,或是将对手堵在室内再采取行动,就更容易奏效。
此后的几天时间里,彭家珍加快了行动的步伐。
有一天,他到一家旅馆办事,无意中看到了一张名片,上面写有“奉天讲武堂监督崇恭”几个大字。一看之下,彭家珍心念一动:这崇恭,自己是认识的。而另一方面,崇恭与良弼,交情一向不错。这样一来,凭着这张名片,自己岂不是多了一个接触到良弼的机会了吗?
将这张名片揣入怀里之后,彭家珍开始思忖,如何才能够尽快地找到接近良弼的机会,以便于及早采取行动。
这样的一件事情,至此,也算是勾勒出一个轮廓了吧?
对于那位袁大人的行动,虽说是以失败而告终。不过,也不能说就没有实际的意义。一方面,袁大人也开始意识到,尽管自己手握数万精兵,然而,那些军队,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毕竟,自己也不可能一整天都待在军营里。军营里戒备森严,只是,上下朝,以及往返的路上,你就能保证,没有人正紧紧地盯着你吗?你再有权势,也不可能就是刀枪不入。由此一来,对于南方的形势,他也就渐渐地“听之任之”了。
说起来,此前,这位袁大人,还是较为主动的。他的自我感觉,一直都是蛮不错的。在他看来,对于南方,我北洋系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打到什么样的程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全都由我一手把控。
只是,遇刺之后,他还是这样想吗?
至此,目前的局势,又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此前,这位袁大人,自以为无所不能,一副张扬跋扈、待价而沽的样子。在他看来,南方,清廷,都要以他为中心,看他的脸色。然而,那炸弹的声音,也震醒了他!我们南边盟会,何尝不在反制着他,甚至,让他寝食难安呢?
是啊,只要他头脑还不至于太迷糊,他就能够意识到,那种一脚搭两船的事情,不能够再持续下去了。也就是说,该何去何从,这样一个问题,也就摆在他眼前了。大致说来,主要是有两条路。一是,继续愚忠于清廷,成为一个时代的殉葬品。这样的一条路,估计他是不会再接着往下走了。毕竟,清廷对于他,从来都不是完全信任的。那个老太婆还在世的时候,就一直提防着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