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的构想,以及后续如何循序渐进地训练残肢承力、操控假体、恢复行走或执握之能。
消息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当“女子医馆招募断腿断臂者,京中巧匠将免费定制‘代步手足’(假肢),并教习使用之法”的告示贴出,沉寂的营地瞬间沸腾!那些原本蜷缩在角落、自惭形秽的身影,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拄着简陋木拐的汉子、失去手臂的妇人、甚至懵懂却已失去小腿的孩童,在家人的搀扶或独力支撑下,如同朝圣般涌向医馆门前。粗糙的手掌颤抖着在登记簿上按下鲜红的手印,眼中噙着泪,反复询问:“当真……当真能再站起来?”“当真……能自己端起饭碗?”
登记的名册迅速增厚。小桂看着那一张张饱含希冀与卑微祈求的脸庞,心中既痛且急。京中调匠人、派康复师,路途遥远,杯水车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莫珺沉声道,目光如炬。
“正是此理!”小桂拍案而起,“蜀地多良材,更不缺心灵手巧、吃苦耐劳之人!我们不仅要帮他们装上假肢,更要在此地播下‘康复’的种子!”
第二张告示旋即贴出,墨迹淋漓:“女子医馆急募:有志于助残复健之工匠、青壮!习‘代步手足’(假肢)制作与训导之术,择优录取,传技安身!”
这一次,聚集而来的人群更为庞大复杂。有家传的木匠、铁匠,眼神里透着对未知技艺的好奇与挑战;有在救灾中失去至亲、孑然一身的青壮,渴望寻一份有意义的新生;更多的,是那些自身或家人肢体残缺者,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懂得这份技艺的分量——那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点燃他人希望的火种!
遴选,在医馆后一片清理出的空地上进行。小桂亲自坐镇,莫珺、莫琳及几位资深医官从旁协助。不看门第,不论出身,唯重三点:心性沉稳、双手灵巧、眼中含光(对助残事业的热忱)。应募者需当场处理一块硬木的毛刺,打磨一枚铁质关节雏形,更要回答小桂看似寻常却直指人心的问题:“若遇性情暴躁、几近绝望之伤者,屡教不会,你待如何?”
最终,三十张面孔脱颖而出。有指节粗大、布满老茧的老木匠;有眼神锐利、敲打铁片节奏精准的少年铁匠;有在救灾中失去丈夫、沉默却手巧的年轻寡妇;更有几位虽肢体完好,但亲人残疾、目光中燃烧着坚定火焰的青年。他们整齐地站立在晨光中,如同三十株亟待雨露的新苗。
“尔等,便是蜀郡乃至天下万千肢体残缺者重获新生之希望!”小桂的声音清朗,回荡在寂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