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多骂范蠡不顾西施情义,但,如果将他拱鸡窝之事结合起来,是不是也更能理解他为何会对西施那般狠心了?
——他只是在用最直接的方法,去做事,去达成某种目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单是西施也救不了勾践,却能使勾践留下一命。
——能有命可留,也就有了徐徐图之。
然,谁又能想到,范蠡在功成名就后,居然弃荣华富贵不顾,选择了远离勾践。
这一点,也是文种至死才想通的一件事。
可在没想通前,即便范蠡拽他走,他也绝不会离开越国。
通常,人都不会放弃付出过多的人和事,何况,文种还属于那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人,也就更听不进范蠡的劝告了。
范蠡之所以能急流勇退,甘做鸱夷子皮,也全因他明白一个“度”。
后,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更是体现了一个“度”字。
有人说,他之所以三散家财全为保命。
可无论他散尽家财多少次,都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他不怕一无所有,只怕无命可活,无福消受。
——或许,整日抱着现有财富和本钱的人,一辈子也只能徘徊在守与防之间,守与防自成限制。
——世人所惑,也全在想要极力维持现状上,既不想放弃,又不想妥协。
——终是,得之幸也,失之命也。若真彼此怜惜,物有灵性,必会失而复得,前路再相逢。
多年前,齐麟就与小川讲述过范蠡和文种的故事。
齐麟自知小川成不了范蠡,却也想使其心中有度。
齐麟不在北疆的这几年,小川不仅有度,还学会了敬畏。
在此期间,他习得沈天挐的大刀,也学会了镇北军副将冯吉的枪法。
沈天挐的大刀有着怎样的威力,恐齐麟也难以知晓,但,冯吉的枪法却是老镇北王齐烈一招一式教出来的。
——如果说“度”是得以保命的秘籍,那敬畏也就是得以长存的要领。
——凡事到了极致,就会成为一种错;极致的人也往往会成为某些人与某些事的绊脚石。
——但,有了敬畏之心后,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小川不会小瞧沈天挐,即便他是镇北王唯一的弟子。
小川也不会看不起冯吉,就算冯吉只是镇北王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