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驼山有兵权的,只有你和胡万。你总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可以护住这些人质。
“你劫了一次还不够,你拿捏着人家的亲人,你逼得他们榨干自己的血肉,砸碎自己的骨头,把骨髓都给你送过来
“这样的例子还有多少?林苍,你可能数得清?”
“你的肌肉会慢慢萎缩,你的血不会再新生,你的五感都会一点一点消失。
“但你仍然不会死,这样的日子,你还要过三十年。”
沈长清说完这句话,就起身离开,陈渊海紧随其后。
堂上只余林苍一人,没人管他,就任他一直被捆在那里。
没人理他,甚至这一块都没人经过。
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很晚了, 两人还没有要睡的打算, 沈长清在白纸中间画了一条歪歪扭扭的曲线。
陈渊海食指按着的地方, 就是若江的支流, 宣河。
这就是整个三河流域, 陈渊海总辖地区。
因此泾川景色宜人,多有富家公子豪游, 平阳交通险阻, 地域特色显著, 益州商贾云集, 乃整个中原经济最繁盛的贸易中心。
但正因其地势低畦,雨季之时,平阳高山流水汇入宣河多发洪灾。平阳旱季之时, 益州则因为位于平阳高山迎风坡,空气又湿又热, 多发蝗灾。
所以沈长清的计划,要分两步走。
陈渊海沉吟片刻,指着泾河,“通泾渭,中流速。”
陈渊海将食指从平阳划到益州,“迁百民,增人力。”
相反,平阳落后,人丁却兴盛,平阳有限的资源供不起如此多的人口,那么就可以等泾渭可以通航之后,将一部分人迁移至益州。
“小米、麦子,实际都并非最适合三河栽种的作物”,陈渊海道,“陈家依您的吩咐,与各大掌柜协作,已经找到新作物,西洋来的地番薯,若江下游发源的水稻,产量极高,又适合湿热天气,作物成熟快,或可解天齐燃眉之急。”
“造势”,陈渊海自信一笑,“就以屠家村旧址麦地开始,这三河的风向,要变了。”
“很好”,沈长清搁笔,陈思源的后代比他想象中要更加优秀,很是省心,他拿出一本厚厚的书籍,“此乃建安三神医临终前托付太祖的平民药方,我记得的不多,参照张、华、董三位老爷子的著作、生前足迹、与我为数不多的几次交谈,尽量还原并于今日汇总成册。”
“不,这是老爷子的心血,我替他们还愿,是我曾请他们帮忙的因果。”
从小爷爷跟他讲,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不知道多少个爷爷的爷爷,有幸跟过一位真正的人间仙。
“爷爷!你骗人!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