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批的赃银入京,便立刻动身去找首辅刘宇亮,等他到的时候,兵部尚书杨嗣昌已经在了。
刘宇亮是个老好人,做事四平八稳,并不出挑。
如今的内阁之中,皇帝最宠幸的是杨嗣昌和薛国观,因此大小事情,以杨嗣昌和薛国观的意思为主。
看见杨嗣昌在,程国祥便知道事情要坏。
果然,才开口,杨嗣昌便呵斥起来。
“程司徒所为何事?今年剿饷催缴整齐了吗?”
程国祥闷了一肚子火,硬声硬气道:“天下遍地烽火,杨阁部何时平了兵灾,本官便何时清缴完税。”
“汝敢与圣上言否?”
“杨阁部是要与圣上言剿饷的一年之期吗?”
杨嗣昌脸色很不好看,拂袖转身,对刘宇亮道:“胶州之事不可轻忽,待本官进宫面圣。”
刘宇亮只觉得头痛,于是摆手道:“文弱(杨嗣昌)、仲若(程国祥),切莫要急躁。先坐下,慢慢谈。”
首辅发话了,杨嗣昌却并不买账,冷哼一声,转身持笏进宫。
程国祥自然不甘示弱,也跟着走了。
刘宇亮这个首辅当得憋屈,也懒得管这两人,轻叹一声,回值房办公去了。
崇祯皇帝不知道下面的太监和文臣之间的弯弯绕,等他见到杜宪的时候,先听到东厂的解释。
“鳌山卫指挥使余同安与倭寇勾结的证据确凿,并无冤枉之处。所获账目、人证、赃银,皆押送回京,圣上可着人复核,绝无虚假。”
崇祯皇帝见杜宪面色如常,冷静利落,心中的疑虑少了许多。
“可为何无令调动战船?地方卫所是北镇抚司能够直接调动的吗?”
杜宪事前同曹化淳沟通过,早就想好了措辞,这时候侃侃而谈。
“那余逆与登莱兵备道有私,正常报请,怕是要走漏风声,坏了大事。这件事是北镇抚司调查别的案子时偶然获悉,但当时余逆与其党羽已经发现了线报的行踪,若不及时行动,后续怕是难以定案。所以,锦衣卫办案千户季闻道当机立断,一面派人回京送信,一面采取行动。圣上可以命人查看先前的奏章,奴婢的确报过此事。”
喜欢明末争雄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明末争雄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