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将金铤子还回去,但王之心抓着他的手不放,于是只能作罢。
“王督公何必如此?圣上自有决断。”
“如今鳌山卫的事情已经查完,生米做成了熟饭,再折腾一遍,怕是要激起民变。北镇抚司送回的赃银有八十万两之巨,就冲这些银子,那些人也该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话如何敢在圣上面前说?”
“咱家不为难小王公公,只求圣上问起时,您便只说银子,不谈其他。”
王承恩心中了然。
自崇祯继位,朝政败坏,其中最难的,便是银子不够。
皇宫开支、官员俸禄、内外战争,哪一项都是花钱的无底洞,偏偏到了崇祯末年,天灾不断,税源锐减,朝廷连年入不敷出。
王之心今日跑来专程说这个话,意思很明了,便是要将这笔赃款,献于皇帝内帑。
八十万两银子,不管如何得来,不管皇帝如何想法,总归也是到位了,可以直接补贴朝政。
“明白了,督公且放心。咱家自有分寸。”
王承恩这样说,其实心底里是不打算帮忙解释的。
毕竟,圣上究竟是想要银子,还是想要追责,现在谁也说不清。
崇祯皇帝是个有道德洁癖的人,而且刚愎自用,听不进意见,王承恩跟在他身边,自然不会去触这些霉头。
不过,王之心今日能提前同他知会,倒也不是无可救药,若是圣上真的问起,如实说就是。
至于胶州究竟发生了什么,谁又在乎?
如今天下大乱,到处都是烽火,小小的胶州实在无关紧要。
杜宪匆匆入宫,在宫门口碰到王之心,两人点了点头,意思说,分赃的事情已经认可了。
胶州出发的时候是一百二十万两,从锦衣卫出来的时候是一百万两,王之心匆匆跑来上报,给出的数额是八十万两。
这个比例能如此高,还得感谢季闻道这厮做事利落,若是拖久了,让内阁那帮子文臣掺和进来,还能更少,且要分一部分到户部。
所以,王之心同杜宪提前暗中勾兑过,让杜宪咬住这个金额,目的,就是为了让皇帝将八十万两直接收下,绕开户部。
而这个时候,户部尚书程国祥,也就是素有清廉之名、从南京通政升任户部尚书的那位程大人,也知道了胶州的事情,有位南京故友给他递了个消息,说是锦衣卫办了大案,押送人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