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贺案首误会在下了,教谕虽未曾亲自授业,却主持我等考试,后进以尊师礼待之,乃发自本心。若有做的不当,还请案首多加指正,陈某势必改之。”
贺光明也不过是十三岁的少年,这种临场反应,肯定是经验不多的。他本是看不惯陈吉发阿谀奉承的样子,没想到,对方却能坦然的讲出这番道理来,而且最后向他讨教指正,若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反而衬得他无理取闹了。
究竟是少年意气,他涨红了脸,却也找不到什么好的额理由去反驳。
“哼,倒是牙尖嘴利,但愿你做学问也有如此尽心尽力才好。咱们明年乡试再会。”
是了,县试案首保送乡试,免了府试院试的考验,所以,少年也有少年骄傲的资本。
“陈某必不负贺案首所望。”陈吉发笑意温和,并不生气,“另外,陈某虽已捐了良籍,若案首还是不忍铜臭,下次陈某定当注意回避。”
那少年没有再搭理陈吉发,翻了个白眼,带着书童自顾自走了。
这孩子虽然书生意气,脾气臭了些,却没有世家子仗势欺人的纨绔习气。或许今后可以争取争取。
“陈大哥莫与他一般见识。”旁边有人劝解他,“您为人如何,街坊乡里都是看在眼里的。”
声音陌生,带着些河南口音,陈吉发回头,发现是方才坐在他对面的学子,也是听的最认真的那两个之一。
“多谢这位老弟。不过是小孩子罢了,陈某并未放在心上。敢问贵姓?”
“在下吴成道,虽与陈大哥头回见面,却已经承您恩情半年。若不是您接济,我与家姐还在寄人篱下,也没有余力回来读书考试。”
说着,这少年向陈吉发长揖到地,后者这才会过意来。
他接济过的姐弟,不是吴家包子铺的那房远亲还能是谁?现在看来,这少年与吴家小姐倒是有七分相似的。
“怪我眼拙,没认出来。”陈吉发笑着将他扶起,“倒是一表人才,不负你姐辛苦供你读书。”
“也是陈大哥的恩情。有您的资助,家姐在同仁里开了家绣坊,虽然操劳,人却精神了不少。半年来倒是让她做出了些名声,开年多聘了两位绣娘,揽了秋月阁的绣活,如今生活已经改善许多,母亲的身体也好了不少。”
吴家弟弟如同汇报工作般向陈吉发叙说他姐姐如今的生意生活,搞得陈吉发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这倒也理解了为何贺光明说他满身铜臭,而吴成道能体恤其中的难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