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不疑,汉武帝刘彻于是征召隽不疑到公车署,并任命他为青州刺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暴君不暴,亏有诤友,惟隽不疑亦从此着名了。又有绣衣御史王贺,被汉武帝派往魏郡后,既没有发兵捕杀所谓的“暴民”,也没有处罚执法不力的郡守,连那些遇敌畏缩不前、临阵脱逃的官吏,王贺也全都让他们获得释放。魏郡的官吏和百姓都非常感激这位“青天大老爷”王贺的仁德宽厚,纷纷劝导“暴民”自首服罪,使得魏郡当地没流一滴血,就实现了自主和平的局面。
王贺以和平方式解决魏郡的农民暴动,如此大的功劳,无论怎么样也应该获得朝廷的奖赏。然而在汉武帝刘彻看来,王贺的行为却是属于严重的“失职渎职”、“欺君罔上”,摆明不把皇帝“以杀立威”的旨意当回事,在独断专行的汉武帝眼里:忠诚得不够彻底,那就是彻底的不忠诚。因此,汉武帝刘彻很快便将王贺逮捕进京,准备秋后问斩,但是好在有诸多朝臣为王贺求情,才使王贺侥幸捡回一条性命,只落得罢职的处分。
他曾对身边人说道:“吾闻活千人有封子孙,吾所活者万余人,后世其兴乎!”
王贺的话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安慰以及对其他人的激励,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随口一句话,日后竟然真的实现了。
在被罢免官职以后,王贺回到家乡,可是等待他的不是尊敬,而是排挤与打压。王贺的老家东平陵有许多名门望族,而这些所谓的大族最擅长的就是落井下石。在王家失势以后,当地的大族不断对王贺进行排挤,王家生活的举步维艰。
王贺不得已举家迁往魏郡元城县委粟里。由于王贺对魏郡官民有大恩,加之道德高尚,因而被地方上推举为乡老。元城当地着名的相士建公曾为王贺看相,预测他们家族在数十年后会出现一位皇后,此后家族会无比兴旺发达。
王贺听后哈哈大笑,认为这个相士只不过是在安慰自己,没想到五十年后建公的预言会成真。此是后来之事,在此暂时不说。
绣衣直指使者江充,本名齐,字次倩,西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
江充因其妹善操琴歌舞,嫁与赵太子刘丹,才得以成为赵王刘彭祖的座上客。后来刘丹怀疑他将自己的隐私告诉了赵王,二人交情遂恶。因为江齐知道的事太多,刘丹使吏收捕他,竟然让他逃脱。刘丹便将其父兄抓来杀害了。
江齐仓皇逃入长安,更名为江充,向朝廷告发赵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