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10章 非百姓之叛社稷,实社稷不配江山
\n
崔文升五拜三叩谢恩后,吏部尚书周嘉谟行至御前跪奏。
\n
在场所有的外臣都将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跟周嘉谟的奏疏比起来,前面的两封奏疏都可以说是小事。
\n
至于两位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则表情平静地等待朝会结束。他们并不在意外朝的人员变化。王安不会、崔文升不敢将手伸到外朝去。而既敢又会的“九千岁”李进忠,还在尽心尽力地服侍或许已经彻底失宠的李选侍。
\n
“圣上初登大宝,即诏令吏部用人勿拘资格,凡有才能卓艺者,即破格擢用,以示激励。奉诏后,吏部已整理出两京一十三省各州县的缺官,以及推荐的人选。望圣上恩准此疏。”周嘉谟的声音有些颤抖。
\n
在这十一天里,他们不仅没能完成皇上交给他们的任务,反而勾结内臣搞得一身骚,还让东林党内部出现了隐隐的分裂之势。可以说糟糕透了。
\n
“哎!”朱常洛上齿轻咬下唇,长叹一声,说道:“王安,宣杨涟、李如柏。”
\n
“宣杨涟、李如柏!”王安的嗓音非常浑厚,甚至比好多专门给南方官员代读奏疏的通政司或鸿胪寺官员的声音还要洪亮。
\n
此番宣召犹如陨石坠海,掀起惊涛骇浪。
\n
李如柏,李成梁次子,辽东萨尔浒战役唯一一位率全师而还的总兵官。
\n
杨涟,十一日党争所围绕的核心人物,但他本人除了一封弹章外再没有任何音讯。
\n
这时人们才想起来,他在诏狱的日子里一直在研究辽事。
\n
两个戴罪之人为什么会被同时传召?还是在周嘉谟奏请补官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