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也日趋稳定并逐步增长。
\n
去年,出于战争的需要,广丰钢铁厂生铁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10余吨,钢28吨,为新华的机械、五金、军工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工业原料。
\n
当然,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个产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甚至还不如后世某个钢铁小厂几天的产量。
\n
但在这个时期,与诸多可炼制钢铁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却是妥妥的钢铁生产“大户”之一。
\n
作为世界上铁产量最多的国家,大明遵化(今唐山一带)官办铁厂的产量最高也不过70余万斤(明代一斤为600克),折合420多吨(正德年间整个遵化铁产量可能在三千吨至四千吨左右)。
\n
再看欧洲各国,西班牙铁的年产量大概在1000-1500吨,神罗的铁产量也与此相近,约千吨左右,法国略高一点,铁产量在2000吨至3000吨,英格兰则有4000吨上下,瑞典铁产量最高,凭借达拉纳地区最为优质的矿石,每年铁产量在1万到1.5万吨。
\n
而新华以区区一万六千余人的规模(截止1633年底),便生产了两百四十吨的钢铁,也足以傲视整个美洲地区。
\n
整个西属美洲殖民地虽然采矿业“发达”,但相应的工业却极其落后,而且受西班牙本土政府的限制,钢铁产业更是几近于无,只有寥寥十几个冶炼小作坊,铁产量仅有可怜的数十吨,主要满足殖民地日常需求。
\n
其实,以穿越众拥有领先这个时代的技术和理念,再加上有培养数年的铁匠和学徒,钢铁产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n
只不过,囿于人力短缺的问题,才使得钢铁冶炼规模在短期之内无法迅速扩大。
\n
需知,这个时代,不论是东方,还是欧洲,钢铁冶炼的燃料还主要以木炭为主,以至于炉温相对较低,这就大大限制了高炉的效率和钢铁的质量。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