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渊接过胡萝卜,注意到须子的根数——左边七根,右边五根。这是苏瑶在家长群里教的“挑胡萝卜秘诀”:单数须子甜,双数须子脆。他想起周老师第一次来家访,苏瑶就是用胡萝卜炖了排骨,汤里飘着的须子,也是七根。那天周老师说:“李阳这孩子,看着调皮,其实心思细,上次运动会还帮同学背书包呢。”
路过小区门口的修鞋摊,老张头正给一双皮鞋钉掌。他的工具箱上贴着张便利贴,上面画着个简单的笑脸——这是给李渊的“暗号”:笑脸朝上,说明他要的皮带修好了;笑脸朝下,就得再等一天。李渊的那条军用皮带,是老张头修的,他总说“这皮子结实,能传辈”,每次修都多钉两个铆钉,说“这样抗造”。
“李哥,你那皮带的扣头我换了个新的,不锈钢的,不生锈。”老张头把皮带递过来,金属扣在阳光下闪了闪,像颗小小的星。李渊想起刚退役那会儿,总爱把皮带系得紧紧的,苏瑶说“勒得慌”,老张头听见了,默默把扣眼往大扩了扩,说“过日子嘛,松快点好”。
楼道里飘着炖肉的香味,是三楼的刘奶奶在做饭。她家门口的鞋柜上,摆着双红色的棉拖鞋——这是整栋楼的“约定”:谁家做了好吃的,就把红拖鞋摆出来,邻里可以来尝尝。李渊刚搬来时,还以为是某种预警信号,直到刘奶奶端着碗红烧肉敲他家门,笑着说“尝尝,我孙子说比饭店的香”。
打开家门,苏瑶正在给李悦梳辫子,梳的是“蜈蚣辫”,每绕一圈就夹个小夹子。“爸,你看我的辫子像不像菜场的红绳?”李悦晃着脑袋,夹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三短两长,像在说“我很开心”。
厨房里,炖排骨的香味漫出来,砂锅盖子上的气孔正往外冒热气。苏瑶指着砂锅说:“我按王婶教的,水开后转小火,炖够一个时辰,骨头缝里都是香的。”她的围裙上沾着点酱油渍,像个小小的印章,盖在“妈妈”这个身份上,温暖又实在。
李渊把菜放进厨房,目光落在窗台的花盆上。那盆绿萝的叶子上,别着根牙签——这是他跟苏瑶的“家庭暗号”:牙签朝上,代表李渊今天有空,陪她去散步;牙签朝下,就是要加班。此刻牙签稳稳地朝上,像个小小的箭头,指着客厅里正在打闹的儿女,指着灶台上汽腾的砂锅,指着这个被烟火气填满的家。
(四)
傍晚的霞光,透过厨房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苏瑶正在择菜,李渊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帮她剥蒜。蒜皮落在搪瓷盘里,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