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烟火里的年轮
李渊的手掌按在菜市场的青石板上时,指腹触到道熟悉的纹路。不是经年累月踩出的凹痕,是用军用匕首刻的五角星,每个角都带着细微的锯齿——二十年前在湄公河沿岸,他就是靠这个标记,确认了赵坤的潜伏位置。卖早点的张叔正往煤炉里添柴,火苗舔着锅底的声响,与苏瑶昨晚在厨房熬粥的节奏完全同步,她总爱在米粥沸腾前,用长柄勺沿锅沿敲三下,说这是“催熟咒”,其实是在给浅眠的他发“粥好了”的信号。
一、蒸笼里的暗语
“李哥,赵总让我给你带了两屉包子。”王助理的自行车筐里飘出笼屉的热气,白面皮上的褶皱在晨光里投下的阴影,与公司会议室的座椅排列图形成完美重叠。她递过包子时,袖口露出的手表指针停在7:13,是赵坤的生日,也是当年他们在新兵连第一次执行任务的日子。
李渊掰开个包子的瞬间,葱香里混着的火药味刺得鼻腔发痒。那是军用炸药特有的硝石气息,十年前在拆弹现场,他就是靠这个味道在废墟里找到哑弹。肉馅里藏着的细铁丝,缠绕的圈数是七圈,与苏瑶给李阳织的围巾针数相同,她总说“七针一拧,结实”,其实是在教孩子记“紧急集合”的口令次数。
“赵坤还说什么了?”他用指甲挑出铁丝,末端的弯钩弧度,与档案室保险柜的钥匙孔形状完全吻合。
王助理往车筐里垫油纸的动作顿了顿,手指捏着油纸的边缘,折出个三角形——是新兵连的“安全区”标记。“他说……巴拿马货轮的船长是老熟人,让你明晚八点带西区合同去码头,暗号是‘老地方的包子好吃’。”小姑娘突然压低声音,自行车铃铛被她拨得响了五下,“我在他办公室的废纸篓里,发现张写着‘骨髓库’的便签。”
李渊的目光落在包子褶的缝隙里。颗没切碎的姜粒正卡在第三道褶里,位置与赵坤女儿病历上的“骨髓配型点”完全对应。二十年前在热带雨林,他给赵坤处理枪伤时,就是这样在伤口里挑出弹片,当时赵坤疼得骂娘,却死死攥着他的手说“别抖,你是神枪手”。
卖豆浆的陈婶突然吆喝:“李师傅,你家苏老师要的甜豆浆,多加两勺糖!”她递碗时,拇指在碗底的“福”字上敲了三下,是苏瑶教的“危险”信号——她总说陈婶的关节炎手指敲碗特别响,适合当“报警器”。
二、校服领口的密信
李阳的校服领口别着支钢笔,笔帽上的划痕组成个微型的“7”,是李渊的代号。少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