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用直白的语言给辛弃疾好一顿夸,其中夹杂着对宋朝皇帝与异族的若干辱骂,因为用词太过难听被系统判了好几次违规,把这位高祖皇帝气得吹胡子瞪眼。
刘彻也将自己为辛弃疾拟的诏令提交了上去。另一边,少年霍去病咬着笔头认认真真写下自己想对辛弃疾说的话,为卫青也表达了对辛弃疾的敬佩与隐晦的同情,并衷心地祝愿他可以马踏中原手刃寇敌。
李杜王孟等诸位诗人也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或是次韵,或是直接咏叹。
武周。
上官婉儿则表示诗词知交情在千古,希望她可以秉良志述辞章,又惋惜她乱世飘零半生孤苦,祝愿她来生能在安平世。
哲宗朝。
宋哲宗听到消息后沉默一瞬,点点头将赵佶从宗室除名。不在宗室自然不能葬入皇家,赵佶的尸体被一些怀恨在心的人扔在了城外的乱葬岗,被野狗野鸭吃食。
宋徽宗民心已失,断然是当不得皇帝的。他被禁在了深宫之中,看守的宫女恨极了这样懦弱以女子抵罪的君王,始终对他横眉冷对。
南宋。
皇宫里,在宋孝宗有意无意地忽视下,太上皇赵构再也没法悠哉悠哉地享清福了,水镜的鄙夷表明他已经失了后世民,同时也失去了天幸,这样的太上皇,已经不值得他们尊敬了。
皇帝的态度表明一切,于是,奢华的太上皇寝宫逐渐变得萧条起来,开始向冷宫趋近。
宫女太监们一边心惊地抛开一边脑子里出现了“报应”两个字,顿时觉得自己若还对里面的太上皇有一点照顾简直就是违背太祖、对不起忠良的岳元帅了,于是纷纷消极怠工,连赵构是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发现时连尸体开始腐烂了。
帝稍疑,而归葬之日陵始崩,而祖庙神牌不受。帝始信太祖托梦之言,议之于文武。文武皆言祖宗之意不可违、天命所示不可阻,故简礼仪,白葬之,不加修整,亦不享祭祀,经年而成平土。
一个旬日的午后,李格非堪堪从宫里出来,甫一到家,便看到了书桌上的拜帖。李格非眉目微凝,听管家讲明原委,沉吟片刻,拿上拜帖便去了李清照的小院。
丫鬟前来禀报说老爷来了,李清照放下书迎了出去:“爹,您回来了。”
李清照接过打开:“这是……赵公子的拜帖?”
李清照眨眨眼:“爹的意思可是凭我做主?”
李清照忍俊不禁,随即将拜帖合上,正色道:“女儿认为,这拜帖还是回绝了好。”
李清照挑眉,有些许俏皮,用霍去病曾经的话答道:“匈奴不灭,何以家为?”
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李清照闻弦歌而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