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结尾他说: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开玩笑,知道了靖康之耻还不赶紧亡羊补牢,等着当千古罪人吗?
六国贵族纷纷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态,咸阳宫中,嬴政的脸色不辨喜怒,突然问道:“李斯,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呵~”嬴政轻笑一声,似乎丝毫不受影响,“六国之败,岂在一端?他自言他朝事,与朕何干?”
李斯明白自家陛下的意思,拱手再拜:“陛下明达。”
【应该说,苏洵的认识是深刻的,不过显然,没有人听,连他的儿l子苏辙后来都主张弃边,苏轼似乎对武将也颇有微词,好像还嘴过卫青吧!宋朝有些士大夫的局限性实在太大了。】
众人觉得自己的滤镜有点碎:“苏家兄弟,怎么这样啊!”
刘彻没好气地让人将桌上的《赤壁赋》收起来并决定一个月不看苏轼的诗文,还嘴卫青,诗词写得再好都没用!
猝不及防被cue到的苏轼苏辙两兄弟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面前的苏洵一拍桌子喝道:“混账!”
“父亲大人勿怒,孩儿l只是一时糊涂!”反应过来的苏辙赶紧认错。
好好的儿l子一个不留神长歪了,老父亲表示很糟心。
“嘶~”
“十七国联军!”
众人都精神恍惚地听水镜里继续讲述:【为什么抗美援朝被称作是立国之战,是因为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的脊梁。经此一战,世界终于认清了中国人民抗争的决心——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此后七十余年的和平,皆有赖于此。
最后一句说得掷地有声,短暂的沉默之后,众人都忍不住纷纷叫起好来。
刘彻只觉这句话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不错!若无强大之兵力,如何护卫疆土、保境安民?王朝尊严,只有自己能给!”
嬴政也对这句话赞叹不已:“落后必然挨打,跪不来和平。我秦先祖筚路蓝缕,才得以东出函谷,逐鹿中原。秦若不强,必将被其余六国鲸吞。后世哪一朝不是如此?偏偏宋朝不懂得这个道理。”
李世民咂摸着楚棠这番话里的信息,后知后觉地感到心惊:“一穷二白,迎战世界最强的国家,还是在立国之初,这个新中国,武德也太充沛了吧?!”
底下的臣子也震惊得几近失语,隔了好一会儿l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是啊。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一击之胜,余威自然可震殊俗。说出这句话的人有魄力,做出这个决定的人,更有魄力。”孔颖达的眼睛亮晶晶的,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